关于国花之争的众多“流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形成,其中尤以一国多花论为多,最主要的说法有4种,分别是“一国一花”(又分为“拥梅派”和“拥牡丹派”)、“一国两花”(梅花、牡丹同任国花)、“一国四花”(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和“一国五花”(采取“一主四辅”五名花同为国花的方法,让牡丹为主国花,兰花、荷花、菊花、梅花为“中国四季名花”)。
目前已经对国花选举有影响力的分为两大派,一派以陈俊愉院士为代表,他们拥护“双国花”,另一派以政协委员邵华将军为代表,拥护“一国五花”。以梅花、牡丹为双国花的观点,因62位院士的倡议书而广为人知,影响广泛。
邵华是毛泽东的儿媳,但与毛泽东喜欢梅花相反,邵华是喜欢牡丹的,这几年都提牡丹为国花,还拉上四种其他花作为支持。2005邵华是“照片提案”,2006年则更是用多媒体提案了。这种方案的诱惑力在于,一方面既定牡丹为国花,又拉拢了喜欢兰花、荷花、菊花、梅花的人支持她。
以牡丹为单一国花的观点,主要是河南洛阳与山东荷泽两牡丹主产地的人在坚持,再加上中国花协的个别领导以及几个从事牡丹研究的学者,为数不多,但有钱有势,力量不可忽视。现在全国两会结束了,当时在国花评选研讨会上确定的“力争在明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能将国花确定下来”的目标没有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根本在于牡丹派顽固地坚持牡丹为唯一国花的偏见。为什么对于哪种花能够当选国花大家如此紧张?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对于花、花文化的热爱,还有其他利益的考虑。一旦一种花得到“国花”的尊贵称号,它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
发展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旦某一种花真的获此殊荣,产量将会迅速扩大,研究的重视程度会大大提高。每个省每个地方都希望能有国花的芳踪,各种重大的场合都将有国花的倩影,海外华侨也会对国花大加宣扬,它的图案、以它为主题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将无法估量。所以,力争牡丹为唯一国花的中坚力量,完全是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
以梅花为一国一花则主要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崇尚精神、人格,但这些人无权无势,影响不大。按理说,梅花产地比牡丹多,定梅花为市花的城市也比牡丹多得多,任何
花卉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旦戴上国花桂冠,必然会给所在的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为什么梅花产地不竭力争梅花为单一国花呢?陈院士告诉记者,梅花是8个城市的市花,牡丹是两个城市的市花,但“拥梅派”比“拥牡丹派”力量弱得多,“因为梅花代表的8个城市经济比较发达,不太热衷争评国花,而洛阳和菏泽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他们希望牡丹成为国花,更好地拉动地方旅游和花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