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江浙两省特别是湖州市多年治理采石废弃矿山环境的经验,我们认为,在矿山宕面上进行植被重建虽存在诸多困难,但只要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采取先进的植被恢复技术,制定合适的植被恢复标准,养护管理得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可以逐步恢复受损植被,改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下面具体从五个方面来一一细谈。
1.方案设计:注重综合性与特殊性设计是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源头,在设计之初,就要明确综合治理的方针。在设计中突出综合,全面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废弃矿区土地利用一起规划,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相得益彰。做到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有利土地利用,同时又降低工程成本。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还要因矿制宜、因区域制宜,融合当地生态、人文环境,科学设计。其治理策略并不是要种植尽可能多的植物种,而是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植物群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终融入当地生态系统中。
比如,2003年实施的湖州仁皇山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后设计定位建设一个大型的矿山公园,同时对宕底矿山废弃地进行复垦,整理出一大片可供利用的建设用地,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建设前提:确保坡面稳定坡面稳定是矿山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进行边坡植被恢复必须着眼于边坡稳定、消除安全隐患及水土保持。因此,多数矿山宕面边坡在进行植被恢复前要进行边坡稳定性处理(即地形修复),如台阶式降坡卸荷、截排水沟的设计施工、挡墙的砌筑,确保边坡稳定,达到植被恢复所要求的水土条件。如湖州堂子山矿山环境治理工程采用台阶式降坡卸荷确保边坡稳定。
3.工艺配套:综合运用各项技术植被恢复工艺选择要根据治理区的立地条件,依据确定的植被恢复目标,客观科学地确定植生(植被重建)工艺。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采用“以厚层基材、客土吹附为主,辅以鱼鳞坑法、藤蔓植物法”的复合工艺,比较适合江浙高陡的矿山岩质边坡植被恢复。如湖州堂子山治理一期工程采用客土吹附工艺,堂子山治理三期及湾山一矿治理工程采用厚层基材工艺,辅以围堰法、藤蔓植物法及栽植木本植物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植被恢复工艺确定后,植生基材作为目标植被生长的物质基础,成为制约矿山植被 恢复工作效果的首要因素。不同的岩质边坡,要求的植生基材厚度也不一样,从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看,植生基材厚度总体上以不小于8厘米为宜。否则,如果喷附厚度偏小,加上组分配比不合理,经冻融和暴雨后会造成部分植生基材流失,导致植生基材营养不足,苗木生长不旺,不得不多次进行补土、补肥、补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我们初期开展的矿山治理工程因经验不足,曾有这样的惨痛教训。
此外,施工时还须注意植被种子喷播的均匀性,不要遗忘坡面的任何一个角落,做到均匀分布,否则,不利于目标植被群落的生长和分布。
4.长远效果:植物选择配比是关键坡面植物种类选择和配比得当是影响矿山植被恢复长远效果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讲,植物种类选择要遵循下列原则:①适应当地气候、降水;②适应当地土壤;③抗逆性强;④地上部分较矮,根系发达,生长迅速;⑤植物种的生物、生态类型要相容,乔、灌、草相结合,并尽量选择本地(乡土)物种;⑥适当考虑有种子的植被(机械喷播的需要和种子自繁的需要)。如湖州地区适合坡面植被恢复用的植物主要有:胡枝子、紫穗槐、马棘、火棘、野
梧桐、盐肤木、山合欢、刺槐、伞房决明、络石、紫藤、爬山虎、紫花苜蓿、狗牙根、弯叶
画眉草、高羊茅、白三叶、黑麦草等。
植物种类配比应包括禾本科和豆科,草灌结合,以灌为主。一般来说,草本、木本植物种类各应在3种以上,方能形成比较稳定的植被群落。为保证冬季植被看上去不全枯黄,还须配有一定数量的常绿植物。在矿山边坡底等回填种植土厚的地段可种植松柏等乔木和高大竹类,以构成层次感、立体感。
5.预达目标:后续养护管理不可少绿化施工之后的后续养护管理是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一项关键环节。从几年来的实践看,不管哪家队伍、春夏秋冬哪个季节施工,每个工程在施工结束后均需进行浇水、追肥、补种补播、基材修补和病虫害防治等一至数项的养护工作,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其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只有经过两年以上的后期养护管理,才有可能实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