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永宁县李俊镇李俊村的“四棵树”,很多银川人都知晓,但是与“四棵树”相伴21年的刘玉梅老人,却很少有人知道。
刘玉梅老人今年80岁,除了耳朵有点聋、背有些驼外,身板硬朗,眼睛很好使,记忆力非常好,生活完全能自理。
刘玉梅老人的身世很不幸。6岁时,她还没记清自己的全名,就赶上家乡闹饥荒,便跟着家人逃荒来到了宁夏。后来父母不在了,她被骗卖到地主家做使女。16岁时,她因忍受不了地主家人的打骂和欺辱从地主家逃了出来,被永宁县李俊镇李俊村刘姓人家收留,并在当年被许配给刘家的儿子。从此,刘玉梅的生活有了着落,但是在她内心深处,却把自己与刚刚听说的“四棵树”连在一块儿。
刘玉梅59岁那年,小她两岁的丈夫刘广银在劳动时被翻倒的车辆卡死了。这突然的变故,令她神思恍惚,精神几近崩溃,严重时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认得了,加之她患有胃病、气管炎、心脏病,村民们都认为她快不行了。为了在临死前看看“四棵树”,她住进了村民在“四棵树”下盖的土房,没想到奇迹却发生了,她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身上的那些病也不治而愈。她认为是“四棵树”给了自己再生的机会,决定用余生来陪伴它们,但是却遭到了教书的儿子以及孙子、孙女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她这样做会让他们背上不孝的骂名。尽管如此,老人还是卷起被褥搬到了“四棵树”下,开始了与古树相伴的生活。由于和儿女的关系紧张,最初的几年老人没有生活来源,最穷困时连买袋盐的钱都没有。于是,她在树下的空地种了一些青菜,偶尔也出去“化缘”要些米面钱物,不仅解决了生活问题,还用积攒下的钱买了个小水泵,用来为“四棵树”浇水。
春天,老人给古树浇透水,然后在树下种些牵牛花、地雷花,将古树装扮得“年轻娇艳”;夏天,古树伸展开繁茂的枝叶,撑起一把绿色的大伞,为老人遮凉;秋天,古树的树叶由绿变黄飘落在地,老人把它们收集起来以备冬天取暖之需;冬天,农闲的村民们在古树周围晒太阳抽烟闲聊,老人则反复查看,看着烟头赶紧扫掉,见到谁家的牲畜啃树就赶紧轰开,生怕伤到了古树。
2000年以后,由于古树周围地下水位的急速下降,古树出现了干枯、衰老的迹象,其中一棵春天时已不再发芽长新叶,这可把老人急坏了。来年的春天,老人拼命地给古树浇水,试图挽救它们。200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古树中衰老得最快的那棵树的一根主枝断裂落到了地上,村民见状想把树枝抬回家烧炕用,却被老人硬硬给拦住了。老人将这根断枝码起来放好,即使是冬天没柴添炕了,她也没有动过这根断枝的念头。
近几年,古树衰老的越来越厉害,为了保护它们,刘玉梅成了乡政府的“常客”,每次为了省一块钱的车费,她来回步行4公里,只为请求政府拨专款护树。尽管无功而返的次数居多,她还是乐此不疲。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对照顾“四棵树”已力不从心了,但令她感到欣慰的是,经常来看她的儿子和孙子、孙女也把“四棵树”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这两年,老人想得最多的是,在她离世前为“四棵树”修起坚实的围墙,再找到一个一心一意守候古树的人,这样她就放心了。
链接“四棵树”
“四棵树”在近年出版的《永宁县志》里头有记载,据载:“‘四棵树’位于李俊镇李俊村,李银公路(李俊至银川)东侧21米处,占地200平方米,在空地中央,耸立着4棵古老苍劲的银白杨树,成(呈)正方形布局,其株距、行距均为8米,粗细相差无几,4人环抱不及,枝杈横生,浓阴蔽日,覆盖面1亩有余。1966年以前常有苍鹭(俗称青脖桩)栖息,生机盎然。今虽老态龙钟,却仍苍翠挺拔。1982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林业专家鉴定,认定‘四棵树’是清雍正年间种植,是生长200多年的银白杨。树高28.8米,直径1.67-1.77米。四棵树因古老而出名,也因传奇而出名,它有很多优美的故事和传说。”
银川市园林管理局2003年11月19日整理的一份《银川市部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方案》中,也将永宁“四棵树”列入其中。《方案》表述:“永宁李俊镇李俊村境内的‘四棵树’,学名银白杨。据文献记载,已有近三百年的栽培历史。上世纪80年代被永宁县列为重点保护文物。目前此树生长环境恶劣,无人管护,加之随着树龄的逐渐增加,又受天牛的危害,部分枝干已枯朽,整体树势衰弱,急需采取保护复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