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蛙声不再如潮
5年前的一个夜晚,长年在波多黎各雨林从事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乔格尔感到有些异常:自己长期以来一直在录音的潮水般的蛙鸣声,已变得稀稀拉拉。实际上,早在1981年,乔格尔夫妇就发现,雨林地区的青蛙和科奎鹧鸪等动物开始销声匿迹。
对于这一问题,全球研究热带雨林青蛙等动物的专家也有同感,而南美和美洲中部地区热带雨林动物消亡的问题尤为突出。
研究人员确认,这是全球气候变化惹的“祸”。
从1970年到2000年,波多黎各热带雨林最低温度的平均值上升了2华氏度,这对那些对气候敏感的两栖动物影响巨大。高温导致更多干旱气候,热带雨林高地的异常连锁反应也使破坏性很强的菌类植物加快繁殖,进而影响到青蛙等动物的生存。在波多黎各附近的岛屿上,17种细趾蟾科动物中的3种已经灭绝,另有7到8种的数量已经开始下降。
此前,全球科学家一直警告说,青蛙种类的消亡和数量的下降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后果严重,这不仅剥夺了那些以青蛙为食物的部分鸟类等动物的“口粮”,而且导致原本是青蛙美食的昆虫数量大增,扰乱了生态食物链秩序,也扰乱了热带雨林世界。
海底世界:珊瑚开始褪色
来自澳大利亚著名旅游景点大堡礁的消息说,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如今开始褪色。不少专家分析说,这是珊瑚礁发出的求救信号,也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地球自身的征兆。
科学家说,海洋温度的上升将使更多珊瑚礁褪色。由于海洋吸收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其酸度增加,削弱了珊瑚形成珊瑚礁的能力。海洋温度只要上升2华氏度,就能导致大规模的珊瑚褪色。
大堡礁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有绵延2300公里的珊瑚礁,每年给当地带来40亿美元的旅游收入。大堡礁的珊瑚礁开始褪色仅仅是全球珊瑚礁问题的“冰山一角”。许多专家认为,如果不对污染和过度捕捞等问题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未来50年海洋温度上升导致的珊瑚礁褪色问题将更令人震惊。不仅如此,这些问题还将进一步殃及依赖珊瑚礁生存的百万种鱼和海洋生物。
澳大利亚珊瑚礁研究专家休斯说,我们只有20年的时间来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全球环境和经济将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瑞典北部:扁虱带“病”北上
在寒冷的瑞典北部地区,向来难以存活的寄生吸血虫陆续出现,扁虱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常带流行病病菌的家伙能将病菌传染给人类,目前它正在北欧一些国家沿着海岸线向北爬行。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医学昆虫学教授托马斯•简森说:“扁虱的北上与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有关。在寒冷的1月份,我们能看到扁虱,这说明这里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研究显示,扁虱在近10年内已在多个国家出现,它已从其传统的迁徙地———斯德哥尔摩群岛开始北上繁衍,甚至出现在靠近北极圈的地区。
69岁的罗汀老人说,在寒冷的冬季看到扁虱实在太可怕了。2年前,她曾被扁虱蛰了一下,结果患上了莱姆关节炎,出现发烧、头痛与皮肤红斑等症状,差点儿性命不保。
瑞典疾病控制中心表示,携带致命性病菌的扁虱引起的脑炎病例在瑞典正呈上升趋势。上世纪90年代发现60例,而目前的病例数量则增加了一倍,2005年瑞典出现了155例。
北极圈内:北极熊面临困境
近年来,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族猎人发现,随着北极圈冰帽的消融,北极熊正在向北方更远的极地迁移。尽管没有明确数据表明北极熊等大型哺乳动物的数量正急剧下降,但科学家担心北极圈内气候变暖等因素,可能会使北极熊在2050年灭绝。
北极熊必须依靠冰层才能捕食到浮冰下的海豹、海象等动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工作小组2月份的报告指出,目前北极夏季冰帽的面积比1978年缩小了20%,由于海面冰层融化,找寻食物更加困难,北极熊不得不延长狩猎期。
生物学家还说,目前北极圈内仅有2万—2.5万只北极熊,其中60%生活在加拿大境内。一个研究北极熊的国际小组说,在加拿大西部哈德森湾北极熊集中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极熊的数量已下降了22%,美国政府已将北极熊列入濒危保护动物之列。
热带西非:耐旱树木开始让位
在干旱的西非国家,居民们越来越难找到可以加在传统蒸粗麦粉中的调料———羽叶棒状苏木果实。羽叶棒状苏木这个曾是西非荒原极为常见的耐旱树种,如今似乎也难耐西非的炎热气候。
由于气候变暖以及降雨情况的变化,塞内加尔北部地区变得越来越干燥炎热。在撒哈拉沙漠南部地区,像羽叶棒状苏木这样的耐旱树种开始消失。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