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赵本山的小品成了春晚的热点。仔细品味赵本山的节目,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也领会了许多营销思想。笔者认为:营销,应该向赵本山学习。本文以他的三个典型小品为案例,进行分析。 一、“卖拐”篇“赵本山卖拐”堪称是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该小品涉及了三个角色与一支拐:作为卖方的赵本山和高秀敏,作为买方的消费者范伟,拐是唯一的产品。赵本山通过教育消费、培育市场,硬是把没有需求的产品卖了出去,博得消费者的认同。 从营销角度分析,拐在接触范伟之前就已经诞生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强化拐替代人腿的作用,然而健康的人腿是不需要它的,就必须顺着拐的利益点挖掘需求点,需求点就是将范伟认为的好腿变成他自己认为有缺陷的坏腿,通过改变消费者的认识观念,打开消费突破口,从根本上产生对拐的需求,这正是赵本山营销思路的核心点。从价格策略来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作为消费者的范伟不了解产品的价格行情,这正是赵本山制定高价策略的前提,然而为了使高的定价让对方接受,赵本山又从情感诉求的角度设了局,让范伟认同了高价的合理性。在渠道策略方面,赵本山选择最合适的直销模式,直接面对范伟,而不必增加流通环节,从而确保沟通无偏差并获取最高利润。在宣传推广方面,赵本山采取免费试用的体验营销方式,让消费者亲身感觉产品带来的满足感,加之高秀敏的反衬配合宣传引导,集中向消费者展开心理攻势,最后消费者接受了并不急需的产品。 赵本山卖拐成功,还有一点应该提到,就是他能够从理性的角度介绍产品的使用原理、定价原理和产品的利益点。高秀敏则从感性的角度,以一个令人信任的主妇角色对范伟进行人情化关怀。范伟则完全被说服了,心甘情愿地成为没有消费动机的目标消费者。 二、“卖轮椅”篇赵本山的这部小品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该小品折射出的营销思想告诉我们,消费者需求的空白点永远没有穷尽。单从这点上来说我们的营销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只有渗透到细节,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消费者的沟通中去,才能真正领会成功营销的乐趣、价值和魅力所在。 三、“策划”篇“策划”篇对于营销策划、借势等作了深入的运用。白云为了实现其“名人经济”的策划目的,通过借助于自己曾经是“名人”的背景优势,借助于名人家的“公鸡生蛋”这个新闻卖点,借助于虚假广告泛滥的某些地方媒体的平台,在炒作“生蛋公鸡”的同时,再次对自我的品牌进行了有效传播,同时还将获得2万元的“下蛋公鸡”转让费。 在策划中,赵本山当起了受害者,拿营销人的“广告策划”说事,用他的“才”成功地摆脱了策划大师———牛策划(牛群)的圈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或多或少地办着“牛策划”的事,他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把我们的企业和产品忽悠到“公鸡下蛋”的高度,让我们的消费者不知就里,有人信了,有人买了,销量上去了,广告自然也就成功了。 总之,营销中的策划、销售、流程等等都在这三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销,向赵本山学习,你还可以更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