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早春,加上高温、少雨,催得申城花开早,连蛰伏的害虫也纷纷起早。记者在街头绿地和公园看到,不少
香樟、
桂花、
柑桔树上出现小白点;
海棠的嫩叶悄悄地卷曲起来;
瓜子黄杨的叶片多少有些残缺不全。在上海市郊农田里,蔬菜、小麦、水稻也发现了虫害。
专家5月11日证实: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申城虫害均有所提前,而且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有关部门正密切加强监测。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植保专家
李跃忠指出,今年上海市植物开花普遍提早两周左右,林木虫害也明显早发。今年2月16日,寄生在瓜子黄杨上的黄杨卷叶螟首次被人发现,截至2月26日专家在内环线的多块绿地中看到它的身影。不仅它们“出动”时间比往年提早1个月左右,而且数量估计也同比增加10%。此外,危害香樟、广
玉兰、
冬青“健康”的藤壶蚧也在今年4月15日爆发,比往年提早1周。
蔬菜也是如此,因为温度、湿度等气象指数提前“达标”,黄瓜等瓜类蔬菜上的霜霉病、角斑病提早发生了10多天;而原本在5月底、6月上旬出现的害虫,如跳甲、甜菜叶蛾、斜纹叶蛾现在也出现了。今年温度高、天气干,一方面使小麦的赤霉病、白粉病等“病情”偏轻,但导致虫害严重。上海市小麦上的蚜虫,20年来一直处在“每亩一万头”的指标下,但今年春季虫量一度达到每亩2万头。今年水稻的条纹叶枯病有可能呈中等偏重趋势。截至4月上旬的监测数据,今年田间灰飞虱数量和带毒率均为历史最高水平,4月上旬田间成虫比例已达99%以上。
林木、农田病虫害严重,气候转暖是主要原因。专家指出,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无形中助长了害虫越冬期的存活率。全球气温已连续20多年高于正常值,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出现了10多个暖冬。今年上海市春天气温偏高,病虫害的繁殖较快。其次,一些人为因素也导致区域性病虫害暴发。近年,上海绿化面积迅速增加,除了公园、绿地外,许多花园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种植的大量绿化植物,它们的“健康”并没有专业人士监控,往往错过打药、灭虫的最佳时机。
专家建议,上海市有关部门应及早采取相关措施。首先,应加强对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并适时公开发布虫害预报。目前,上海市已初步建立有害生物预警控制体系,市林业总站、绿化管理指导站和市植保学会等均开展了相关测报工作,但尚未实现多方信息的整合和权威发布,仅限于行业内使用。
其次,有关部门还应对“业余”绿化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保证对症下药,避免浪费,提高及时防治率。不久前,徐汇区某小区物业公司想要购买防治白粉病的药物,专家听他描述冬青的“发病”症状后,初步判断是遇到了害虫,应该使用防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