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北京
花卉产业深入发展,在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培育知识创新点、寻求国际市场和对外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花卉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北京花卉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并逐步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振兴农村经济,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加速生态及休闲观光业建设,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花卉业的发展,把花卉列入了北京现代农业“221行动计划”,围绕绿色奥运、产业升级、农民致富,通过摸清花卉资源和市场两张底牌、构筑科技和资金支撑体系、搭建花卉信息平台,大力推动花卉业高效、健康、快速地发展。
北京对花卉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花卉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市场、人才、资金优势和发展空间。到2006年底,全市有大中型花卉企业和生产基地190余个,花卉从业人员3万多人。花卉生产面积发展到5.5万亩,全市花卉设施生产面积6318亩,其中现代化温室面积近1000亩。年产盆花4000多万盆,切花7500万支,草坪1100万平方米,种苗种球2000多万株,年产值达6.92亿元,实现了干花、鲜切花和种苗的持续出口,出口额近400万美元。花卉产业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北京现代花卉产业的新特点已基本形成。
花卉生产区域化在花卉产业的大发展中,各区县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花卉生产格局:朝阳区与丰台区以休闲、旅游、观光带动花卉生产、经营的都市型花卉农业模式正逐步形成;通州区以花坛花卉和特色苗木为主要特色;顺义区已基本形成以高丽营镇为中心的“宿根花卉生产基地”,以赵全营和杨镇为中心的“草花生产基地”,以三高科技园区为中心的“中高档盆花生产基地”的花卉生产格局;昌平区、大兴区的现代花卉生产已初具规模;远山区球根花卉生产及高海拔地区的冷凉花卉生产独具特色。
经营主体多元化目前,全市从事花卉生产的专业农户有1500多户,企业177个,其中国有企业占25%,集体企业占25%,民营企业占46%,外资企业占4%。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或生产面积在45亩以上的大中型企业达42家,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和农户等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花卉品种多样化多年来,北京引进、繁育、生产、推广的花卉品种达到数千种,盆花成为优势产品,盆花产值占花卉总产值的43%。其中高档盆花以火鹤、
蝴蝶兰、凤梨、
一品红等为主,切花生产以
月季、
百合、切花菊为主,矮
牵牛、凤仙、长寿菊等花坛花卉品种已广为栽培;种球种苗、盆栽绿植、工业用花及深加工产品、仿真花、花灌木、花肥、花药、花器等也得到相应发展。切花菊、火鹤、蝴蝶兰、
马蹄莲、干燥花等,逐渐步入规模化、系列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