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是花卉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培育并不断推出新品种是提高花卉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推动花卉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育种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发展,就不能形成新品种培育开发体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花卉业。本文试就中国花卉业的育种科技发展对策略论如下:
一、进口花卉国产化 花卉育种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的工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有过粗略统计,我国从国外引种栽培的花卉约有500种、4000余个品种,有些成为我国花卉生产中的主流品种而返销国际花卉市场,是中国花卉生产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有益尝试。若在此基础上争取品种改良,做到青出于蓝胜于蓝,育成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过硬品牌,就可以较快地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如畅销世界的比利时杜鹃,我国引入栽培后,在江苏、福建和上海等地成功开展实生苗选种和杂交育种工作,现已培育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并开始抢滩国际花卉市场。与此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不顾国情一味追求洋花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花卉种苗、种球还主要依赖进口,每年耗费大量外汇。
根据荷兰种球公司的统计资料,2000年销售到中国内地的郁金香、百合种球各1500万头。在我国花卉产业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球根类和一二年生草花,因国内育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短期内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国际花卉市场上的品种变化已经对我国花卉业产生较大影响。多渠道进口而造成质检不严,导致品质退化的残次种苗、种球大量涌入,检疫疏漏还可能引发毁灭性灾害的检疫性病虫入侵,给发展中的中国花卉业带来潜在威胁。
二、传统名花国际化 中国传统名花栽培种类繁多,是我国花卉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和优势。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国花文化,引导对中国名花的欣赏和品评,在品种性状和栽培方式上予以适当改良,缩小中西方在花卉欣赏和栽培方面的文化差异,适应国际花卉市场的需求。如传统十大名花中的梅花、桂花和兰花迄今较少在欧美国家应用。如耐-30℃以下低温的抗寒梅花品种和“二度梅”新品种的选育成功,为中国传统名花国际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野生花卉的引种驯化 中国地大物博,仅云南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就达2500种以上。野生花卉资源既是重要的育种资源又是宝贵的驯化材料。现代花卉的所有栽培品种,包括国内外著名的花卉名种,如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