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7日,河南省统计部门发布了《洛阳市催
花牡丹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十五”期间,洛阳市累计投入科技专项资金201.5万元,主要用于牡丹花期调控技术和产业化开发项目研究,牡丹随时开放不再是梦。
据介绍,洛阳市于1999年启动牡丹发展战略,以牡丹为主的
花卉苗木业被列入当地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之一,催花牡丹被作为年宵花卉的发展重点予以着力培育。
洛阳市科研人员通过对洛阳牡丹运用促成栽培技术,打破了其自然生长规律,实现了反季节开花。1999年,洛阳市催花仅1万多盆,2007年春节期间达到20多万盆,优质品每盆售价100多元,深受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喜爱。在遍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中,京、沪成为洛阳催花牡丹外销的主阵地,占外销量的七成以上。
目前,洛阳牡丹的催花技术已趋成熟。催花品种也由传统的‘洛阳红’等十多个,发展到现在的‘银红巧对’、‘乌龙捧胜’等40多个。
有业内人士提出,尽管洛阳催花牡丹发展前景看好,但也存在着诸如品种改良步伐不快、转化增值研发不足、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等问题。专家建议,洛阳市应该立足优势求提升,扬长避短把催花牡丹做大做强,让这张展示千年帝都
灿烂文明的城市名片更美、更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