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中剪 在成熟枝的中下部进行修剪,留下饱满的芽,和较多的叶片,每个开花母枝留2-3个开花芽可集中供养,使之形成花枝,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形成较长的花枝。
(4)重剪回缩 重剪即在枝条下部或基部修剪,回缩则在空条下部主枝上修剪,两者一般用于控制植株高度或采花,低位重剪还可刺激更新枝的形成。
(5)折枝 在枝条一定部位将枝条弯曲折下不折断韧皮部,可分为高位折枝和低位折枝,该技术不但可抑制顶端优势又可保留大量的辅养叶片。有利于新枝的生长发育。
(6)采花 可用逐茬上剪法,也可用逐茬下剪法,其原则是:①保持健全的树形树势。②保留切花所需的花枝的长度。用逐茬上剪法采花,花枝产量增大,利于提高产量,但养分供应较分散,该法适用于环境条件好的时期,如春秋季,而逐步回缩法采花贮存养分多,而且芽越低越易发花枝,但产量较低,切花质量较高。
(二)切花栽培技术
1、土壤的准备 月季根系强壮,在栽植前应深翻土壤,并施足有机肥(如腐熟锯木、秸秆等)使土壤疏松透气,定植用高床,高出地面15-20cm,宽45cm,床间距40-45cm,株行距(双行植)35cm x(12—15)cm,每平方米栽苗7.5—10株。
2、定植,每床栽2行“之”字型栽植,嫁接部位应高于上面0.scm防止接穗部位生根,定植后立即浇透水并使室温升高,以利伤口尽快愈合,萌发新根。
3、切花月季的整形 原则是使母株有一个合理的株型,使光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幼苗期应及时除去花蕾促使基部萌生健壮枝条,当枝条直径达0.6-0.8cm时,才可留作开花母校,母枝高度一般60-80c才可进行正常采花。两年以上的高植株不能直接回剪至60-80cm高,应用折枝法,待新枝足够强壮时才断枝。
4.切花的剪取 一般是等花蕾萼片反卷,第1-2片花瓣松展时即可采收。
5.温度控制 月季产量,质量最佳的温度是14—25℃,较耐寒的品种在最低夜温5℃时仍可产花,但产花量及质量均下降,夏季高温时可适当遮荫降温。高温会使花头变小,颜色变淡,所以尽量降温至30℃以下。
6.水肥管理 在空气湿度达60%-80%时生长加快,茎杆较长,但冬季湿度过大会引起病害流行。在施肥上注意薄肥勤施,开花旺季应追肥l—2次。
三、盆花月季周年生产管理技术
1-2月,1月上旬与2月下旬各喷1次稀释5倍的石硫合剂。虽天气比较干燥,仍需有充足的水,并进行修枝。
3-4月,始发嫩芽,即开始施以氮为主的肥料。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止白粉病与黑斑病的蔓延,可用1000倍托布津或500倍多菌灵与除虫药混合使用加以防治。发芽时期浇水可多些,剪去多余的枝芽,新购的花及新苗如需地栽应及时种下。
5—7月,开始开花,应增加磷肥及钾肥,每月2—3次,除此以外用10g过磷酸钙,5g硫酸钾溶解于10kg水中,在开花前增施2次,每株施50g、在第一轮花开后喷除虫药或多菌灵,托布津交替使用直到秋季。盛花季节,花后要注意修剪,藤本月季要及时绑扎。
8月,施夏肥,量为基肥的一半,下旬开始进行秋季修剪。
9—10月,整枝后,为促使发芽开花施以磷钾为主的肥料,在开花前15天施1次,盛花期时施用的化肥溶液50g/株。秋天多雨,特别注意黑斑病的发生,要集中喷多菌灵或托布津。
11月,每株加施氧化镁50g,下旬开始落叶时要喷药,以防虫卵潜伏过冬,二年生植株下旬可进行翻盆,寒冷地区必须到2、3月才可翻盆。
12月,施冬肥,每株施牛粪500g,下旬喷稀释7倍的石硫合剂。同时进行整形修剪过冬。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