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鸢尾科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球茎,扁球形,外被4-6层膜质鳞片,每一鳞片下有一腋芽,顶部芽最大。茎粗壮而直立,无分枝或稀有分枝。叶剑性形,嵌迭为二列状,抱茎互生。蝎尾状聚伞花序直立,一般为30-75CM,着花12-24朵,下部花朵先开,逐次向上开到顶,每花基部为叶状苞片所包,花冠直径8—16CM,从花序基部向上,花冠逐渐变小,花被6片,花冠筒漏斗状,花瓣边缘有波状或皱折等变化,花色有白、黄、红、粉、橙、紫、蓝等深浅不一的单色或复色,雄蕊3枚,位于花冠筒基部,雌蕊1枚出自子房中间,柱头3裂,蒴果,种子黄褐色,扁平,有翼。 习性:唐菖蒲原产于非洲热带和地中海地区,北美、西欧、日本及中国各地都有广泛栽培,性喜温暖,并具有一定的耐寒性,不耐高温,尤忌闷热,以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气候为宜。怕积水。唐菖蒲生长临界温度为3℃,但低于10℃时生长迟缓,球茎在4--5℃萌发。生长适温白天为20—25C℃,夜间为10—15℃,此温度下,唐菖蒲开花多,子球发育好。虽可忍受日平均温度在27℃以上,但生长受阻,花色减退,花瓣亦会受到灼伤。唐菖蒲喜深厚肥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不宜在粘重土壤和低洼积水处生长,土壤PH值5.6—6.5为佳。长日照促进唐菖蒲花芽分化,而短日照则促进开花。栽培地要求阳光充足,半荫处虽可栽植,但生长不良,开花也少,因此,促成栽培时,要严格控制光照条件。唐菖蒲球茎的寿命为一年,每年进行一次更新演替,既母球在当年抽叶过程中,便在茎的基部膨大形成新球,继而下部的原母球也随之逐渐干枯死亡,与此同时在新球底部也生出收缩根,并在其底部形成子球,这些新球与子球以后便与母球分离。 主要种及品种:唐菖蒲栽培原种约有250个,现有栽培品种是经过漫长复杂的培育、选择、杂交的杂种唐菖蒲,约为1万个品种。并且 每年都有 新品种投放市场。
主要的种及品种:
(一)参与杂交的重要亲本原种:
1、忧郁唐菖蒲又名园叶唐菖蒲,球茎呈中型的球形,株高45CM,叶稍呈圆筒形,花序较疏,着花3-4朵2,侧向一方开放,花黄白色,具紫色或褐色毛刷状细纹和斑点。花被片反卷,有香味。
2、绯红唐菖蒲:又名红色唐菖蒲,球茎大型球状,株高90-120CM,茎圆柱形,着花6-7朵,小花钟形,绯红色,具大形白色斑点。
3、鹦鹉唐菖蒲:球大形扁球状,紫色,株高1M左右,着花10-12朵,侧向一方开放,花大形黄色,具深紫色斑点或紫晕。
4、多花唐菖蒲:球茎中等球形,株高45-60CM,着花20余朵,花大,白色。
5、报春花唐菖蒲:球茎较大形球状,植株矮小,着花3-5朵,侧向一方,花堇紫色,略带红晕。
(二)对现代唐菖蒲品种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杂种 
1、柯氏唐菖蒲:该种是以2忧郁唐菖蒲为母本,以 2绯红唐菖蒲为父本进行杂交而成的,株高60CM,叶呈线状剑形,灰绿色,着花 2-4朵,洗哪个翼侧开放,黄紫色,瓣端具洋红色条纹和黄色斑点,具香味。。
2、甘德唐菖蒲:是由鹦鹉唐菖蒲和绯红唐菖蒲杂交而成的,株高 90-150CM,花序长,着花多,花2红色或黄色,具各色条纹。
3、莱氏唐菖蒲:是以 紫斑唐菖蒲与甘德唐菖蒲为亲本杂交而成的,主要特点是耐寒性强,球茎 2基部可以生出匍匐枝状的芽,伸长后1其端部形成子球,将子球栽植,次年即可开花。另外,其花序着花较密,花钟形,白色或鲜黄色,喉部具洋红紫色的形状斑点。 
4、齐氏唐菖蒲:是邵氏唐菖蒲和甘德唐菖蒲杂交,后经美国人哈劳克氏加以改良而成的。由 JLC命名。其杂种性具性强健,花大而美丽等显著特点。 
(三)现代唐菖蒲的品种分类:
1、依开花习性分类: (1)春花品种:植株较矮小,球茎亦矮小,茎叶纤细,花轮小型。耐寒性强。 (2)夏花种类:植株高大,花多数,大而美丽。
2、依花型大小分类: (1)巨花型:花冠直径14CM,以上,如辽宁的“龙泉”、武汉的“银光”、吉林的“含娇”等。 (2)大花型:花冠直径大于11CM,小于14CM。如甘肃临洮的“洮阳红”、荷兰的“苏格兰”。 (3)中花型:花较小,花冠直径崽—11CM之间,如甘肃的临洮的“蓝玉”等。 (4)小花型:花冠直径小于7。9CM ,一般春花类多属于此种类型。
3、依生长期分类: (1)早花类:生长60-65天,约有6-7片叶时即可开花。 (2)中花类:生长70-75天后即可开花。 (3):晚花类:生长期较长,约80-90天,需8-9片叶时才能开花。
4、依花色分类:唐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