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根
花卉在植物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观赏效果。这是创造优美生存空间过程中“师法自然”的一种趋势。然而,宿根花卉周年生长在露地,一年种植、多年观赏的特点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同时也似乎失去了一二年生草花绿化、美化所具有的应时性和灵活性。而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在运用宿根花卉进行绿化、美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种类丰富、生态各异的优点,合理配置,创造出季相分明、色彩斑斓的优美景色来。具体说来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要遵循宿根花卉的生态特性 
宿根花卉因其周年生长在露地,管理栽培又不像温室花卉那样精致,故对周围的生态因子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能力,要根据不同的光、水分、温度、土壤等立地条件选择相应的宿根花卉,尽量做到适地适花。如在林下、建筑物的背面等以散射光为主的地方应选择耐阴性宿根花卉,如玉簪(Hosta plantaginea)、紫萼(Hosta ventricosa)、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土麦冬(Liriope spicata)、石蒜(Lycoris sp.)等;在空旷地或路边应选择喜阳性宿根花卉,如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鸢尾(Iris sp.)、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等;在池塘边或水体环境中应选择耐湿或水生宿根花卉,如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万年青(Rohdea japonica)、马蔺(Iris lactea)、溪荪(Iris sanquine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angustata)、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在干旱瘠薄、岩石园等处选择的宿根花卉有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日本景天(Sedum japonica)、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等。 
在做到适地适花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宿根花卉种内和种间的关系。同种花卉种植在一起,要安排好种植方式和密度、距离,使其符合各自的生态要求。不同种类间种植,要尽量做到管理措施的一致。只有这样,宿根花卉才能正常生长,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实现观赏效果连年不变。 
(二) 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功能相符合 
不同的绿化环境,其功能和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对宿根花卉的种植设计也是不同的。如街道绿地,主要功能是遮荫和美化环境,在不妨碍交通视线的前提下,利用各种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结合起来,既可丰富街景,又给来往的行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又如居民小区和街心公园,其功能是美化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优美的休息场所。在这一地段,一般以种植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精美的花灌木,耐修剪的造型植物,树型优美的小乔木等植物材料来营造幽雅的街区小景观。在街道的两旁,可以选择一些抗性强、株形紧凑的宿根花卉,如葱兰、石蒜、红花酢浆草、沿阶草等,也具有开阔视线、装饰效果强等特点。 
(三) 要合理配置,使景观观赏效果尽量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宿根花卉一年种植,多年观赏。为了避免因秋、冬季节枯叶落叶及炎热夏季部分花卉休眠,地面裸露所带来的不良效果,要在对各种宿根花卉生态习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布置,使宿根花卉一年四季的观赏效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如荷包牡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