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当今新材料领域的“巨星”——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项目将于近日在长沙高新区麓谷破土新建。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以“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落户当地、民营资本投资“超级稻”基因育种等事件为标志,多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科学技术,近6年成功完成了一种孔雀式“独舞”向千手观音“群舞”的脱胎换骨的转型。
拆除多年横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与长沙科技合作的“围墙”,起步之举为特聘名人高士出任长沙科技顾问,随后,长沙科技管理部门将这种“破壁”行动持续推进。6年来,长沙在逐步建立并完善市校(院、所)科研合作协调机制框架下,支持企业依托驻长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技术攻关;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促进技术集成与应用;完善专家顾问团工作机制,整合和利用本市科技研发资源,最大效率发挥专家在制订发展战略、决策重大事项、进行项目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对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专用)实验仪器设备等共享设施的实验室,市政府明确给予资助;今年开始,长沙又把高校、研究院所特别是在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定为投资重点对象。
与“象牙塔”的亲密接触,使一直束之高阁的省会高端科研开发累累挂“果”,至去年底,长沙与各类高校和研究院所有关的高新技术企业达780余家,比2000年增加102%,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590亿元,比2000年增长18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五年多提高6个百分点,每年仅获奖科技成果转化就产生42亿元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6年来长沙在突破科技合作国界的探索中有了大胆起步并取得先锋性成果。依托中南大学代表的我国在材料研究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长沙在中俄科技合作年启动之前,开展了中俄新材料技术合作项目;随后跟进的还有中美生物技术、中德环境技术、中印(度)电子信息技术、中欧工程机械技术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据了解,长沙将进一步高起点引进国外技术,尤其是专利、专有技术、软件及配套技术以及尖端技术和仪器设备引进,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突破40亿美元;同时引导成长迅速的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去境外兴办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培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使长沙有更多的科技之美惊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