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云南花农鲁荣华首开购买国外专利花苗先河。8月初,官渡区花农郑继兰花8万元向德国坦陶公司购买了1万株玫瑰种苗,成了第二位向国外购买专利花苗的云南花农。
两位云南花农的举动,结束了以往只有企业重视花卉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
专利花卉出口,花农信心十足。
“二手花”登不上竞争舞台
云南是我国鲜切花产量最大的省,但据云南省花产联透露,我省拥有专利产品的花卉品种还不到30%。一位业内人士说,虽然我省近年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在不断增多,产品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育种水平不高,仍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大量花卉新品种依靠从国外进口种苗、种球,可一些花卉企业和花农,因支付不起或不愿支付进口种苗、种球高昂的品种使用费,致使出现“盗版”栽培进口种苗的现象。
第一位购买外国专利品种,并合法生产新品玫瑰切花的云南花农鲁荣华说:“以前由于实力不足,无法支付昂贵的专利费用,栽种的多为国际市场上专利保护期已过的‘二手花’,品种接近淘汰,无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以前鲁荣华种植的玫瑰种苗,每株仅0.5元左右,但今年向德国引进的新品玫瑰“樱桃白兰地”,每株种苗连同专利费价格为8元,成本是老品种的16倍。但对于以后的回报,鲁荣华十分看好。他预计:每株种苗年产12枝切花,每枝切花按照0.8-1.0元保守计算,一年便可收回成本。他打算年底再投入30-50万元引进3万余株种苗。他还要把该品种推荐给几户花农,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要“身份证”为走出国门
从2005年开始,世界花卉行业要求出口花卉必须持有知识产权证,否则不能在国际市场流通。没有合法“身份证”的花卉很难出口到国际市场,这直接导致我省年出口花卉不到世界花卉年出口的2%。知识产权问题成了云花出口的“瓶颈”之一。
被问起为何花几万元钱购买“专利花”花苗,只会写自己名字的花农郑继兰告诉记者:“我对市场不是很了解,也不懂得什么国际惯例,但我懂得如果我们从正规渠道合法购买优质种苗,走得稳、走得正,就一定能种出好花,能达到出口标准,卖到好价钱。”
云南花产联透露,一项关于云南花卉新品种保护的条例正在酝酿中,有望年内出台,这也是全国唯一一项在花卉知识产权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据云南省花产联产业服务处一位负责人介绍,云南省努力营造了花卉新品种的研发及保护措施,包括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地方性法规、导向性资金扶持以及倡议成立相关联盟等。同时,对于农民购买“专利花苗”,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也给予了极大支持,由中心为花农做担保,前期只需支付部分专利费,余额由鲜切花销售来支付,这让联合体中的花农种上新品种的愿望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