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水县城关乡家庙村有种植玫瑰的历史。正是玫瑰,给这个村子带来过辉煌、富裕,同时,玫瑰也给这里的农民带来了苦涩和无奈。
清末时期,家庙村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或庭院里种植玫瑰,当时只是为了观赏或泡茶喝,数量有限。上世纪70年代,玫瑰被广泛用于食品、制药等行业,当时市场上玫瑰花干花的价格是每公斤1.8元,相当于一个人十多天的工分。1998年,村干部带着村民代表到山东平阴和安徽药材市场考察时发现,玫瑰花市场看好,村里决定把玫瑰种植作为全村的特色产业来扶持和发展。当年,家庙村就发展玫瑰种植近100亩,经济效益每亩达数千元。经过两年的发展,除该村2800余亩地全部种上玫瑰外,周边的村庄发展种植玫瑰的势头也很猛,面积达8000余亩。商水号称万亩玫瑰园区就是这样形成的,该县因此成为全国五大传统玫瑰生产基地之一,一度蜚声全国。山东、安徽、四川、山西等地人员纷纷来学习先进经验,玫瑰盛开时外地客商接踵而来,家庙人的玫瑰花供不应求。
然而,让家庙人始料不及的是,一场“非典”让村里的玫瑰种植从此一蹶不振。“非典”时期,外地客商的收购车进不到家庙,而一向坐等客商上门收购的农民又不了解外地玫瑰市场的需求信息,加上本地对玫瑰花用量有限和玫瑰花深加工技术的欠缺,导致玫瑰花的价格一下跌到每公斤0.4元~1.0元,许多卖不出去的玫瑰花烂在了地里。2004年,在玫瑰花盛开的季节,家庙人抱着希望等待外商的收购车,结果希望又变成了失望。外地客商少得可怜,且价格也不乐观。追其原因,主要是当地个别经纪人垄断家庙玫瑰市场并从中牟取暴利,大大挫伤了外商在家庙收购玫瑰的积极性。
后来的消息更让家庙人感到无望:有关部门来玫瑰园区鉴定,说家庙的玫瑰品种严重老化。于是,家庙的老百姓纷纷拔掉玫瑰种上了庄稼。市场的变化,品种的老化,又加上近两年商水县新城区建设占去了家庙村2/3的土地,致使曾经风靡一时的商水万亩玫瑰园区就这样无奈地凋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