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是近年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但是,订单农业履约率低,因订单违约引发的纠纷多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让订单农业这种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我市一些企业和农民共同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使得订单履约率不断提高,本报将对此进行深入采访,将我市的一些成功的订单农业运作模式介绍给大家。
元江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经营中,探索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管理模式,在经营好自己400余亩基地的同时,通过带动农户发展花卉,不仅解决了研发成果的转化问题,而且做大了花卉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市场份额,实现公司和花农“双赢”。在运营几年中,没有出现一次“跳墙”事件,企业和农民都守约经营。公司创始人臧健对记者说:“一个好的运作模式是确保订单农业正常发展的关键。”
1999年9月,臧健只身从沈阳来到元江,成立了元江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事花卉生产。初到元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臧健欣喜不已。然而,对花卉市场的熟悉,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仅仅靠自己公司的那点生产基地,根本形不成多大的气候,而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种花,却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如何让与农民订立的订单都能如约兑现,臧健动足了脑筋。
要想按“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经营,在农民一方,首先要尽可能让其吃下“定心丸”,尽可能地减少风险,使其有稳定收入。公司采取无偿为农户提供种球(种苗),还根据不同的条件设立每亩每年800~3000元的启动资金(风险保证金),并计入农户收入和当年生产成本,用于农户种植花卉必需的化肥、农药、包装材料、生活费和劳务费。如农户种花收入高于最低风险保证金,公司将按收益分配比例兑现给农户。
但是,在农民风险减小的同时,这种风险无形中就转移到了公司身上,公司要想增强抗风险能力,靠的就是规模经营。但是,如何让农民和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公司根据不同的品种制定科学的利润分配方案,保证农户有稳定的收入。如晚香玉品种,根据公司和农户双方投入的比例进行分配,销售总额扣除销售成本后,公司和农户按照3:7的比例分配;而剑兰品种,因生产周期短,市场价格变化波动大,为保证农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则采取由公司定价回收的方式,把市场风险留给公司。
在解决了利益分配问题后,为了增强农民的订单意识,臧健还想出了花农联保的办法。
臧健花卉公司的运作模式,由臧健公司、村委会(协会)和农民三个层次构成。臧健公司处于产业链中的最高层面,负责制定种植计划,提供技术培训,种球、资材采购及花卉产品的销售等服务,其中种球免费提供,肥料等资材按零利润出售给网络农户。花农生产的产品则由公司采用定价或保护价的方式进行统一收购,花农不得自行销售。村委会处于第二层面,采用村长负责制,由村长直接负责生产技术指导、物资分发、切花产品收购、数量统计及资金支付和日常管理协调等;生产旺季,每天晚上还由村长或其他负责人在生产区巡逻,以防花卉被盗。花农处于第三层面,负责花卉的生产及产品分级和交货。
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在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的前提下进行的,就花农的角度而言,确实使他们承担的风险被控制到了最低。但是,免费向花农提供种球并以最低价向花农提供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如果产品不交由公司,而被花农偷偷直接对外出售的话,公司不就吃大亏了吗?
臧健自豪地告诉记者,六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花农“跳墙”的现象,臧健公司网络农户生产的鲜花没有一枝出现“外流”。
这样的结果,当然让人羡慕。据臧健介绍,花农没有“跳墙”的现象固然同元江远离市场有关,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公司采取每5户为一组进行编组管理,如果发现某组某户私卖产品,就会株连其他4户,按合同每户罚款1000元,罚金全部奖励给举报人,同时取消私卖产品农户下一年度作为公司网络农户的资格。为检验这种机制的完善性,臧健曾悄悄派公司员工到农户家高价收购剑兰,结果没有一家卖花。
臧健对这套管理机制的效果非常有自信。据说,他曾与斗南一花商打赌说“如果你能收到我公司网络农户的剑兰,我给你10倍的价”,结果,硬是没有一个花农肯向出高价的这个花商出售剑兰。
臧健告诉记者:“企业和农民要找一个结合点,经济利益分配要合理,企业和农民都不要太黑心。就拿剑兰来说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