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潘光华先生为著名
花卉专家,在云南从事花卉工作几十年,对云南兰花特产莲瓣兰研究尤多,本文为他撰写的关于莲瓣兰的经典之作。特予推介。]
“莲瓣”,一词源于对兰花瓣形的描述,莲瓣即荷瓣,云南民间习惯于将荷花称为莲花。在明永乐十年(公元1423年)大理白族名士杨安道所撰《南中幽芳录》中,即出现“莲瓣”一词,“‘金田玉’……正月开花,五至七朵,肩长两寸半,细长,莲瓣,开花如群燕飞翔,花如白玉,外镶金边,舌金黄,尖圆,无斑,香如麝,为兰中珍品。”在《南中幽芳录》所列之十八个珍稀兰品中,也曾提到“碧玉莲”的花名:“达果和尚待于箭杆坪后山,叶长一尺二寸,宽三分,青厚挺硬,有齿,正月现花葶,如碧玉,长尺二到尺三,花荷瓣,色如碧玉,娇若玉雕.花五到六朵。一字肩,长二寸,舌厚淡黄,净素。清香四溢。新株六叶,成株七叶,壳淡绿,年年开花,性喜阴凉。”至清代和民国年间,“莲瓣” 逐渐由对瓣形的描述演变为一种品种的名称,在云南众多的地方志中,陆续出现了“绿莲瓣”、“白莲瓣”、“红莲瓣”“黄莲瓣”、“麻莲瓣”、“藕色莲瓣”、“朱丝莲瓣”……等名称。而莲瓣兰作为植物界的一个物种被命名,是抗战至解放初我国植物学家唐进、汪发瓒两教授对云南兰科植物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后正式定的拉丁学名“Cymbidium lianpan
Tang etwang.”惜未能在正式刊物发表。1984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编撰的《云南种子植物名录》收录的25种云南兰属植物中,就记载了唐、汪两教授的莲瓣兰这一种。1980年吴应样、陈心启两教授发表“国产兰属分类研究”以及吴教授编著的《中国兰花》均未能收录莲瓣兰作为国产兰属的一个种。本人曾多次向吴先生反映和探讨,终于得到两位先生的确认,在吴教授1995年编著的《国兰拾粹》中,正式列入了莲瓣兰一种,从此莲瓣兰作为国产兰属的一个种得到国内兰界的公认,她的风采也更为世人所关注,在众多云南兰属植物中独领风骚。2002年9月,陈心启教授又亲自给我写信,经多方形态比对,莲瓣兰应和原在台湾发现的俾亚兰为同一种,并指出“莲瓣兰应作为种予以承认。” 学名为Cymbidum torn sepalumFukuyama.
莲瓣兰作为国产兰属的重要一员,逐渐为国内兰界所熟知,还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随着中国兰协成立后连续十余次全国兰博会的举办,云南兰友纷纷把从莲瓣兰中选育的优良品种亮相兰博会,每次都赢得组委会大奖和全国各地兰友的赞许,莲瓣兰的知名度与日俱增。特别是由于其植株形态、开花性状、生活习性、栽培方法等与四川习惯栽培的春剑较为相似,而受到四川兰友的格外青眯,莲瓣兰中许多优秀的品种被引种到四川,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由于其枝叶秀美,株型适中,花色丰富,环境适应能力强,发芽率高,易开花等优良性状而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兰友的喜爱。
莲瓣兰亦称小雪兰。根白色,粗壮,径0.5-0.8厘米,长20-30厘米,有的可达50厘米以上;假鳞茎较小,呈圆球形;叶6-7片集生.线形,长40-50厘米,宽0.4-0.8厘米(宽叶莲瓣兰叶宽可达1.4厘米),绿色,无光泽,端渐尖,叶缘有细锯齿,中脉及两侧平行脉明显,基部常抱合对折,横切面呈“V”形,无叶柄痕(“关节”),叶质较硬;花直立,高出叶面或与叶面等高,苞片大,比子房连梗长,每个花葶着花2-4朵,偶有5朵,生长不良时仅开1朵。花色有红、紫红、粉红、白、黄、绿等色,香气清纯,花期l—3月。
莲瓣兰原产于滇西北三江流域,其核心分布区是大理、丽江、迪庆、怒江等地、州,向南沿澜沧江、怒江可分布到保山、临沧以及德宏的北部,向东沿金沙江可分布到楚雄、昆明、曲靖、昭通以及相邻的四川西昌、会理一带。因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差异,分布于不同地域的莲瓣兰在植株高度、叶片宽度等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莲瓣兰生长在海拔1500-2500米河谷或半山背阴坡的松(杉)栎类混交林下,林下灌木及地被层不是十分茂密,每天有少许阳光可散落林间,林下腐质层松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