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雨洪资源利用规划研究》通过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审、验收。专家们对《规划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规划研究》总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工程实施完成,按平水年计算,每年可蓄积4.9亿立方米的雨洪资源,相当于深圳市现有水库总库容规模,可缓解深圳市缺水状况,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规划工程项目113项 深圳雨洪资源利用包括工程内容和管理内容两大部分。工程体系包括山区雨洪资源利用体系、城区雨洪资源利用体系、河道雨洪资源利用体系、地下水雨洪资源利用体系、境外雨洪资源利用体系等5个体系。管理体系则包括法规政策体系、项目建设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运行维护体系、信息管理体系、经济制度体系等6个体系。规划工程项目达113项。
山区雨洪资源利用共规划工程项目69项,其中新建水库18项,扩建水库19项,恢复利用水库10项,引水工程16项,小型蓄水工程6项,可新增集雨面积逾246平方公里,预计平水年时可利用的雨洪资源量为1.95亿立方米,枯水年时也有0.94亿立方米的可利用水量。
城区雨洪资源利用主要对深圳市新建城区、旧城改造区以及绿地公园共计18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雨洪资源利用规划,分别采用集蓄技术、渗透技术及处理技术,滞蓄利用雨洪,从而达到雨洪资源利用及缓解防洪压力的目标。城区雨洪资源可利用量为0.85亿立方米左右。
河道雨洪资源利用规划项目共计38处,其中30处为景观壅水工程,8处为河道提引水工程。项目结合水污染治理情况分期实施,在河道上游水质好的地方规划的引水工程近期可先实施,河道中、下游规划的景观壅水工程和提引水工程需待河道水质达到景观水质要求后再实施。这些项目建成后,即便在枯水年份,也能保证有4392万立方米的可利用景观水量,同时可提供饮用水原水1825万立方米。
雨洪工程年总收益达15.7亿元 据了解,规划工程总投资88.66亿元。预计工程全部建成后,深圳全市可以利用的雨洪量以平水年计算,每年可增加4.90亿立方米的雨洪量,即便遇枯水年份,上述工程也可增加3.21亿立方米的雨洪量,每年即可增加一个现有水库总蓄水的规模。
每年蓄积的雨洪量主要用于饮用水源水、景观用水、市政杂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备用水源存贮。其中,每年可提供作饮用水源的水量在1.04亿—2.17亿立方米之间。
专家们算了一笔账:通过雨洪利用,除了可以增加深圳市蓄水量外,每年由此带来的经济、生态、社会总收益高达15.7亿元,一立方米雨洪资源蓄积工程的投资成本平均为1.82元,但工程建成后每方水的收益高达5.48元;通过雨洪利用,可以收集回用置换自来水、节水可增加的国家财政收入、节省市政和居民用水开支、消除污染而减少社会损失、节省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费用、降低城市河道扩建费、节省绿地灌水效益、节约区域外部市政雨水管线投资。
从投资成本来看,规划的工程项目投资中,投资成本小于1元/立方米的项目占37.65%;投资成本1—2元/立方米的占50.43%,投资成本2元/立方米以上的项目仅占总投资的11.92%。
以平水年为例,届时雨洪资源利用量为4.9亿立方米,而其中成本小于1元/立方米的项目就占总水量的71.1%,成本在1—2元/立方米的占25.27%,成本大于2元/立方米的仅占4%,而重点调蓄水库—海湾水库、横江水库的投资成本仅1元/立方米左右。
雨洪资源利用分三步实施 按照初步规划,深圳雨洪资源利用项目共分为近、远期以及远景目标来实施:
近期(2010年),以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式为主,对于城区雨洪资源利用进行局部试点,实施水库和河道闸坝工程,提供经验,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应进行雨洪资源利用;对山区雨洪资源利用则选择成本低、水质优的项目进行实施,“十一五”期间规划雨洪资源利用量为4474.22万立方米。
远期(2020年),结合深圳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大力推广城区雨洪资源利用,要求届时市政公用设施必须进行雨洪资源利用;对山区雨洪资源利用则要求满足基本调蓄需求,提高供水安全及保障,对投资成本2元/立方米以下的项目进行开发,重点建设海湾水库,以期在平水年份时,雨洪资源的利用量达到4.28亿立方米。
远景(2020年以后),对已建城区进行管网改造,全面开展城区雨洪资源利用,同时,根据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