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出城市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他说道。
好环境"逼"出市民素质,在上海也有先例。据了解,上海于2000年开始施行的"3分钱策略"让道路上很难见到"白色污染"。管理部门向一次性塑料饭盒生产厂家按每只3分钱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其中1分钱支付给回收者的劳务费,其他作为运输、管理和处置的补贴。于是,每月就有2000万个废旧塑料餐盒被"回炉深造"。据统计,5年来,"三分钱策略"让上海回收一次性塑料饭盒12亿多只,合计6854吨。有了这样的规则措施,节约现有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意识逐渐生成,市民开始使用对环境有益的"绿色产品",少用或不用产生严重污染的产品。
在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2005年度对各区县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指标评价情况的通报中提到,中心城区已落实2507条(段)中小道路提高保洁标准;各区(县)运用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宣传、协调,激励社会单位参与,完成广场冲洗保洁51块、面积为80万平方米,人行道冲洗242万平方米;闸北区利用社会单位参与机制,实现了上海站南广场和白玉兰广场"席地而坐"。如今,达到"席地而坐"标准的道路被用来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按照这样的思路,无论道路是否真的能用作"席地而坐",但如果干净整齐的路面能够"逼"出市民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这就能达成环卫部门和市民共同的承诺。

上海城区里的公共场所总有辛勤劳动的环卫队伍的身影。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