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怪我“多管闲事”。
记得在欧洲工作的那些年里,我也曾多次兴致勃勃地“探访”过海外的国际花卉节。与我们国内普遍采用的“一刀切”做法不同的是,他们通常会在观赏区域设立“一米线”标志,大众化区域内则可让游客们簇拥在花丛里“亲密接触”,而在名花异草的展区,则有专人“严加看管”,一切是那么井井有条,即便是可以尽情“与花共舞”的地方,喇叭里低声播放着“游客须知”,展区醒目处也树立起标示牌劝告游客遵守不扰人和珍爱花卉的规矩,管理工作让人看了啧啧叫好。人与自然的完美对话,原来可以这样完成!
如今,沪上的某些花展里少了“一米线”,我们却多了一份担忧。我完全理解公园方“善解人意”的良好初衷,但是如何把好的创意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步骤,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我们还得事先细致地做好“功课”!
不让“一米线”隔断我与自然 □Voice25岁会计
上周我刚去拜访了鲜花港。去看这些花展,我就是冲着感受春天的气息,与自然亲密接触而去的。如果在我与自然之间有人为的隔阂,会让我觉得不舒服、有拘束、不尽兴。
我觉得只要公园方面管理得好,是可以避免人为破坏的。去年我去参观桃花节的时候,人流量实在太大,人挤人,大家都抢着拍照留念,急着拍完照快点走人,以至于人挤花,花花草草有意无意地受到碰撞、踩踏。而这次去的鲜花港,地方宽敞,游客井然,给人与花都留有足够的空间,有秩序了,花卉受到损害的可能性相对减少了许多。而且我几次参观下来,发觉周围的“采花大盗”越来越少了,大家都是赏花去的,要拥有一支美丽的花,现在花两三元便能在路边买到,也不必花几十元的路钱与门票特意跑一趟。我周围大多数人花了时间与金钱,就是为了真切地体验与自然花草亲近的美好感受。“一米线”的存在不仅仅隔离了人与花,而且给游客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大家赏花游春的情绪在“一米线”外会拘束、放不开。
每一个新规则的推行都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使人与花的接触越来越接近自然的状态,这是花展发展的必然趋势。就让这个发展从“一米线”的取消开始吧。
“赏”就是有距离地看 □蒋先生42岁公务员
带着孩子去看过一次花展,看着看着,觉得不是在赏花,而是在怜花。人群簇拥着花儿,与花儿拉拉扯扯拍照留念。在这种情况下,一不当心踩着花草也在所难免。我觉得在吸引来很多游客的情况下,公园方面还是拦上“一米线”比较好,能把这些无心伤害减少到最低。
所谓“赏”就包含有保持一定距离地看的意思。一般来说能够上升到展出档次的花卉品种,多是比较娇贵的品种,应该享受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礼遇。文明赏花,方能赏出花的味道来。要亲近自然,现在也很方便,市区里政府辟出了大片的绿地,供爱绿的市民随时呼吸自然的气息,市民们甚至可以在绿地上休息、玩耍。现在我们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很多,在与自然亲近的同时,还要尊重自然。
取消“一米线”更有吸引力 □史志定60岁退休
现代社会,爱花、护花的人多了,到花展和公园的游客日益增加,今非昔比。因此,我觉得共青森林公园,为了方便游客摄影留念,取消了赏花“一米线”,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
有心到公园赏花的游客,一般都是爱花者。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如果有人辣手摧残鲜花,一定会受到众人的谴责。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般不敢大胆妄为。当然,游客中素质参差不齐,混进个别摧花者也有可能。不过,依我之见,如果公园能加强宣传教育,拟定严格的处罚规定,并加强公园工作人员的巡视和督促,相信,违规者会减少到最低。因此花展取消“一米线”更有吸引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