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它的质地、颜色、光泽和纹理独特,因此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寿山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就已经开始。因为明洪武年间(1368 至1398年),建于唐光启三年(887年)的寿山村“寿山广应院”被焚于火。火后在“广应院”的故址留有许多寿山石,以后被称为“寺坪石”。所以明·徐火勃的《游泰山寺》诗写:“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断珉”指被“广应院”僧人收藏过的寿山石。但其时收藏“寿山石”原石可能不是为艺术欣赏,而是为了雕琢之后制造器具。明末,曹学铨发现并开始收藏寿山石,至清代,掀起了收藏寿山石的热潮。
现代仍有许多人热衷于寿山石的收藏。画家齐白石有“百石富翁 ”的称呼。他则穷搜广采,收藏了一千颗,而且是质量上乘的“中国三大印石”之一的“芙蓉石”(寿山石的一种),故又被人戏称为“ 千石王子”。
寿山石雕品始见于南朝的石俑,但雕技粗糙,除了作石俑殉葬外,不见有收藏的例子。梁克家的《三山志》说,宋代寿山石开始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汴梁,成为宫廷的玩物。大者为达官贵人陈列于几案欣赏,小者则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品。宋代的寿山石雕艺术已经达到可以供玩赏的水平了。于是便有了“收藏” 的历史。但大多数为宫廷及达官贵人所收藏。元末,开始用寿山石刻印,并因此有了寿山石印钮艺术的产生,收藏寿山石印材和寿山石印钮,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专利,并一直影响到现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寿山石雕艺术的不断提高,现在社会上更涌现了出许许多多的寿山石收藏家,掀起一阵又一阵的寿山石收藏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