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园林
花卉的正常发育、健康生长,有效地发挥园林花卉的功能和效益,病虫害防治是花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才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所谓综合防治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有机地运用各种防治手段,从物理环境,各种生物和微生物区系,寄主的抗性,以及病原物或害虫的生存、繁殖等方面进行适当地控制或调节,建立以栽培为主体的相对平衡的生态系,从而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证植物合理的生理代谢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花卉病虫害防治的主要途径包括植物检疫措施、栽培措施、抗病育种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其中化学防治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最为普遍。一、综合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措施: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的病虫害分布常有一定的区域性。但在生产活动中,由于种苗的频繁交换、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国际或地区间传播,给花卉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植物检疫对病虫害的防治很有必要。植物检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①对外检疫的任务是,严禁危险性病虫害随植物材料及其产品由国外传入和由国内传出。②对内检疫的任务是,将已在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严密封锁,并在疫区就地消灭。③当危险性病虫害侵入新区时,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消灭。应注意:无论是引进的还是输出的种苗,均需取得检疫机构的检疫证书方可放行。
2.栽培措施: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能够减少病原物的来源,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措施。
(1)选择优良、抗病虫性强的种子和繁殖材料。有些病虫害是随种子等繁殖材料扩大传播的,对这类病害的防治必须把培育和选择种植无病虫害的种子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
(2)施肥和灌水合理得当,会使植株生长健壮。使用有机肥时,一定要充分腐熟,以减少侵染源;若使用无机肥料,一定要注意各元素之间的平衡,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浇水的方法、次数、浇水量和时间均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有关。
(3)栽培地良好的卫生状况是减少侵染源的重要措施。及时清除病虫植株残体和枯枝落叶,并集中销毁(深埋或用化学药剂处理)。在生产操作过程中避免重复污染,修剪、中耕、除草、摘心时一定要合理科学,并且要防止用具和人手将病菌传给健康植株。有病的土壤和盆钵,不经消毒,不能重复使用。
(4)连作往往会加重一些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因为很多病虫害都是通过土壤传播的,故连作会加重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轮作则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一般3至4年轮作一次。但必须注意,轮作的植物应是非寄主植物,使土壤中的病原物因找不到食物“饥饿”而死,从而获得预期的效果。
3.抗病育种措施:抗病品种的选育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有效而稳妥的措施,但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财力和物力。抗病品种的选育包括种源选择和个体选择。在某一病害流行区,往往可以看到抗病力很强的种或品种。即使在感病的种或品种中,也会出现抗病力很强的个体。利用这种自然中存在的现象,通过人工选择、培育成抗病虫的优良谱系,再经过抗病鉴定,将其后代进行繁育,建立原种圃。
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颉颃作用的微生物杀死或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广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狭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虫害,具体讲是指以菌治病、以菌治虫或以虫治虫的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的机理是多方面的,包括竞争作用、抗生分泌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和交互保护反应等。
5.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防治病虫害。植物病原物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就会致死。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早春覆盖地膜可大幅度减轻叶部病害的发生。一方面,塑料膜对病菌的传播起到阻隔作用;另一方面,覆膜后土温升高、湿度加大,可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减少了侵染源。
6.化学防治:用化学手段防治病虫害,是目前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方法简单、见效快。其弊端是严重污染环境,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且病原菌、害虫易产生抗药性。需要注意:用药时一定要选用高效低毒的药剂。二、园林花卉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花卉病害是指花卉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有害生物的侵害,或遭受环境中不利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干扰,细胞和组织遭受破坏,以致外部器官出现变色、畸形、坏死、腐烂等损伤,甚至全株死亡的现象。
花卉病害大体上可分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