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季,对云南的百合种植户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季节。当时,斗南市场上‘西伯利亚’、‘卡撒布兰卡’等东方系百合品种的切花,每扎价格最低跌到了5元左右。按照这样的价格,仅种球一项,种植户每卖出一扎百合就要损失至少20元,不少种植户因此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然而,在同样经历了那场风波的众多百合种植企业中,有一家公司靠成功的市场预测,躲过了这一劫。在位于澄江县的鑫荣花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这位成功地进行了市场预测的公司老板丁宝兴先生。谈起去年的事,丁先生说,在那批百合种植前,他们就发现有很多种球贸易公司在大量抛售百合种球,很多农户和公司都增加了种植面积。同时,由于2001年春节,百合切花的价格较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种植百合的积极性。由此,丁先生认为,这样两个因素,很有可能会造成市场上百合过剩。于是,他决定,当年秋季不种百合,成功地避免了损失。
谈起市场预测,丁先生说,首先是要了解市场的货源,由于百合的特殊性,一般的种植户和公司都要从外界购买种球,这样,从种球贸易的情况,就可以对几个月后百合切花的市场供应量有了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要看市场对品种的需求,比如广东地区过年时比较喜欢大红色品种,而上海地区的婚礼用花则喜欢淡雅的颜色。看看哪个地区什么季节对哪个品种百合的需求量大,什么季节的百合上市量将会有所不足,再做出决策进行生产。丁先生说,我们做的就是补缺,看准了市场上缺什么,我们就种什么。
在种植方面,丁宝兴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不少种植百合的公司,都有这样的情况,第一年的效益不错,第二年也还可以,到了第三年,情况就不妙了。很多公司都是到了第三年,由于百合品质迅速下降,干不下去了。
什么原因呢?丁先生分析说,这恐怕是由于百合对土壤中的某种元素过度吸收,导致土壤缺素造成的。有很多人常常以为,在一块土地上连续几年种植百合后,百合容易感病是因为土壤中的病原物太多,于是一味地进行土壤消毒。病原物多,自然是百合易染病的原因之一,但一味这样做,一方面是杀死了病原,另一方面,土壤中的有益的微生物也会被一起除掉,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其实,土壤缺素可能是造成百合易感病的主要原因。这时候,由于缺乏的往往不是大量元素,而是很难查清的微量元素。有些人的想法是,既然搞不清楚缺什么,就不管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全部补一遍。这样做,土壤缺乏的元素是被补充了,但是并不缺乏的元素可能又多了,甚至达到了造成毒害的程度。同时,百合又是一种对盐分敏感的植物,对其生长十分不利。
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同样是补缺。为此,丁先生也采取了多种办法。有没有效果呢?大棚中生长繁茂的百合也许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