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镇拉马台村,谈起花农刘永彪,无人不晓。从1995年不到2亩地发展到创办沈阳思瑶百合
花卉繁育中心,现拥有高标准日光温室15栋,冷棚10栋,百合种植面积达30多亩,每年都将30多万支鲜花销往东北三省和北京、上海等地,年收入30多万元,刘永彪在当地获得了“百合王”的称号。
刘永彪养花成功的诀窍在于“变”,用差异经营赢取商机。创业之初,刘永彪主要种植月季和马蹄莲,但渐渐地他觉得这两种花卉成熟期长,抗病性差,而且种植的人多,市场价格波动大。于是,他把目标盯在了成熟期相对较短、利润较高的东方百合上。
刘永彪认为,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可以省去中间环节,提升利润。起初,刘永彪买百合种球主要通过经销商,生产规模扩大后,从2000年开始,他与荷兰的百合种球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由于合作关系比较稳定,今年当种球涨价时,他依然可以享受到合同价。
种植荷兰百合获利后,刘永彪又将目光投向了新西兰百合和南美百合。他认为,这两种百合种球当年采收,当年就可种植,而且花头数多,花苞大,比起采收后一年才可种植的荷兰种球更具优势。
如今,刘永彪又有了新打算:今年再承租10个大棚,增加20亩百合种植面积,同时利用村里的300多个大棚建立一个百合基地,带领更多农民发展花卉生产。

刘永彪正在观察百合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