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战丹丹报道 近日,记者采访辽宁省喀左县百合种球繁育基地负责人徐福生时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基地今年运用自己的技术处理了4万粒百合种球,其中多代百合种球的出花率达到了90%以上。 徐福生告诉记者,他从1995年开始从事百合切花生产,1998年开始对百合种球在不同温度下的内部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2005年10月,徐福生掌握了百合种球在休眠期花芽、叶芽分化的变化规律,并针对种球内部的相应变化改进了常规的冷处理技术。改进后的冷处理技术提高了百合种球的出芽率和切花质量,缩短了种球的生产周期。徐福生说:“运用此方法可提高多代种球的出花率,从而提高百合种球的利用率。” 徐福生介绍说:“百合种球常规冷处理技术和改进后的技术区别在于:常规冷处理技术通常是在不能确定百合种球内部是否完成分化的情况下直接将种球冷藏,这会使百合种球分化减慢甚至停止,导致定植后采收的切花质量不高。而改进后的技术是在冷藏前结合采收时间和采收温度对百合种球进行多个阶段的温差控制,使种球内部结构完全分化。另一方面,常规冷处理技术时间较长,种植者无法提前安排种植计划,否则种球出芽不齐、花莛短弱、花蕾少或无花蕾。改进后的技术则缩短了百合种球在冷库中的贮藏时间。”据悉,该基地已经成功将百合试验球的生产周期从原来的1年1茬缩短到两年3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