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昆:云南英茂
花卉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大花蕙兰生产多年,去年专门对国内外大花蕙兰市场做了调查分析。
产业发展回顾 大花蕙兰从小苗到成花至少要3年,所以产业发展分成几个阶段。
1997年至1999年,产品导入期。韩国、日本的大花蕙兰作为高档年宵花引入中国市场,立即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并引起花卉界的高度关注。
2000年至2002年,国产化可行性试验阶段。由于大花蕙兰盆花生产利润颇高,韩国及国内部分业者在山东、云南等地区开展大花蕙兰的生产可行性试验,结果有的地方效果好,有的则不成功。一些地方即使苗长得还可以,但开花效果不好。
2003年至2006年,优势产区发展提速。随着进一步的试种试验,以昆明为代表的优势产区逐步得到业界认同,国内外的投资者相对集中地在昆明地区投资生产大花蕙兰。
发展现状及问题 在消费特点方面,大花蕙兰的春节销量占到总销量的99%,是典型的节日性高档礼品花。在春节前15至20天形成销售高峰,但其余时段销售低迷,11月至12月产出的大花蕙兰即使价格只有年宵时1/3至1/2,但依然难走货。日常的消费量上不去,使得大花蕙兰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在生产技术方面,韩国、日本的投资者都有较为专业的生产技术,因而产品质量较好。但由于品种、气候及技术等因素,目前在中国的大花蕙兰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花期调控难的问题。有相当多的产品花期偏早,不能控制在春节前上市,因而极大地影响了生产企业的效益。花期控制受品种影响很大,实际上日本的育种公司在育种时已经分了早熟、中熟、晚熟品种。而他们大多数育种的目标花期都在圣诞、新年,即早熟品种。再加上昆明的温度较高、光照较好,很容易就形成早花。所以,要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提高栽培技术的问题,更关键的是筛选出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品种来推广。
市场和竞争方面,呈现出国内市场竞争高度国际化的显著特点,从品种种苗、种植生产到销售流通全都如此。这其中,韩日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手中掌握品种,技术十分成熟,走高端、精品路线。比较而言,国内生产企业尚处于弱势地位,核心问题是缺技术、缺经验、缺人才。让人欣慰的是近两年,内资大花蕙兰生产企业不论数量还是生产规模都增长迅速,品种、技术、质量都在持续改善,有些品种品质已经可以和进口的媲美。以江川庆成、英茂花卉为代表的内资企业已具备年产10万盆的条件。但要做一个具有规模、品质一流而且稳定的大花蕙兰企业仍须面对巨大的挑战。
韩日经验 一、鉴于大花蕙兰的高档礼品花这一定位,年宵时,单盆的零售价可达到几千元,因此,一定要把品质放到第一位,走精品化的道路。不要跌入盲目扩量、低质、低价、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中。
二、对于新种植者,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筛选最适合的而不是最新的品种来发展,不要盲目求新。提前做好生产计划,对大花蕙兰这种生长期长达3年多的盆花来说,十分重要。要向专业种苗公司购买高品质的种苗,不要省了小钱,输了大钱。
三、目前国内生产的大多数还是早花型品种,短期内无法改变。积极推动大花蕙兰产品消费的多元化,从单一的年宵礼品向写字楼、宾馆、会所、家庭、婚庆等领域渗透,这需要广大零售商、批发商以及生产商的共同努力。
四、应高度重视大花蕙兰的包装和运输,特别是悬垂型品种。
五、成立大花蕙兰产业的相关协会组织,以便进行相关信息、技术及市场等方面的交流与协作,促进这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6年至2007年中国市场大花蕙兰的上市量约为120万盆,其中云南产50万至60万盆,国内其他地方产的约为20万盆,进口量40万至50万盆。那么,中国市场的大花蕙兰容量到底有多大?按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来看,大花蕙兰的市场需求巨大。当盆花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启动大花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