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南省洱源县碧龙兰苑和北京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发起的中国兰文化大展系列活动从2001年开始酝酿,2005年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1月至今,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有序进行。为了保证2007年1月份大展活动如期举行,现将前期筹备工作情况印发给大家,希望得到兰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一、兰花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以其独特的花姿叶艺, 多彩的艳丽风姿,芬芳的馨香气味而享誉古今。中国人喜爱素淡、雅致、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兰花正是这种风格和情操的和谐统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爱兰的清雅、高贵,咏兰的气节、情操,颂兰的贞洁、奉献,用兰的品格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民族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开拓进取,奋勇前行的传统美德。悠久历史,长期实践的锤炼,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兰文化理念。艺兰廉洁真君子,白玉素心品自高。这种独特的兰文化理念,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为传承和弘扬兰文化生生不息,默默耕耘,丰富了我国悠久灿烂的兰文化,推动着兰文化的进步和兰花产业的发展。
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兰花被称为国兰,而国兰又引发了无数古今文人热爱兰花,颂扬兰花的美好情结。他们泼墨为兰花写诗作画,留下了不少酣畅淋漓的千古绝唱,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至今一直都被后人传颂。孔子“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道出了孔孟之道以兰言志的思想道德和精神追求。清康熙“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的诗赞誉了兰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朱德元帅“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的诗表达了兰花的谦虚和自信。张学良将军“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的诗颂扬了兰花高雅的气质和坚强的意志。陈毅元帅“幽兰在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的诗道出了兰花的珍贵和价值……异彩夺目的诗词书画闪耀着我国兰文化的灿烂光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兰花在我国已经形成一项惠及百姓,颇具规模的绿色产业,而且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出口创汇、文化交流、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特殊商品,成为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的一大亮点而举世瞩目。兰文化的弘扬,扩大了宣传和影响,加深了人们对兰花的认识。人性化了兰花,寄托着美丽吉祥,淡雅高洁的情思,成为友谊的和平使者,倍受海内外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二、首届中国兰文化大展系列活动筹备工作概况
朱德同志早就有:“如果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时的文明就更可观了”的殷切寄语。今天,兰花不仅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而且已经成为人们用来修身养性、寄情寓志、标明心迹、铸塑人格的象征o 2001年9月,中国文联等在中国最高殿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一次《伟大丰碑全国书画艺术展暨碧龙兰苑兰文化艺术展》首次在北京展出兰花和兰文化,受到了首都人民的关注,展期5天,参观者络绎不绝,赢得了赞誉和好评。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万国权、王文元以及首都各界知名人士近千人出席这次活动。此后,在全国科技三下乡活动中和每年一次的全国兰花博览会上,碧龙兰苑的兰文化都是亮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参观。兰花和兰文化有如此大的魅力,引发了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一次“首届中国兰文化大展系列活动”的想法。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张金卫同志和云南省洱源县碧龙兰苑苑主李映龙同志把举办“首届中国兰文化大展系列活动”的想法向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中国文化促进会会长、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原农业部部长、中国
花卉协会名誉会长何康、中国兰花协会、中国兰花学会罗富和、刘清涌、何清正、潘光华、王碧青、罗毅波等领导和首都各界知名人士冯其庸、文怀沙、史树青、王琦、罗扬等作了汇报和交流,得到了他们积极的支持。全国兰花界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各省市的兰花协会,广大兰友热烈响应,踊跃报名参加,为我们举办这次大展活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从2001年10月份起,李映龙、张金卫二位同志就开始筹划大展活动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向有关领导作深入详细的汇报,联络北京的有关单位,争取各方支持。2005年8月张金卫同志到云南,在大理、鹤庆、丽江与李映龙一起召开了多个兰友座谈会。2006年1月李映龙同志在四川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