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是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类型多样,植物资源丰富,
花卉苗木业成为金华传统农业产业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效益农业的发展,金华的花卉苗木从传统产业中迅速崛起,发展成为金华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之一,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金华花卉苗木年产值已占市区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强,金华成为浙江省主要花木生产基地,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佛手之乡”、“中国茶花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国苗木(盆景)之乡”。金华花木业已基本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格局。
特色立花 打造品牌
茶花是金华市的市花,栽培历史悠久,全市拥有茶花基地面积约2万亩,品种达700余个。2003 年3月,第十六届国际茶花大会在金华召开,金华相继建立了国际山茶物种园和中国茶花文化园。其中中国茶花文化园被国际茶花协会授予“世界杰出公园”称号。随着国际茶花大会的成功举办,金华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推动,仅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一个乡的茶花种植面积就逾千亩。同时,与国际茶花大会活动相关并投巨资建成的茶花文化园、山茶物种园、竹马茶花生产基地和仙桥花木城,为金华花卉业的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国际茶花大会期间举办的茶花学术交流、茶花科技讲座、盆景展示等,都有效地推动了金华花卉苗木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迈进。
金华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一种最具金华特色的花卉——金华佛手。金华佛手于北宋祥符年间引种至金华,通过科技改良和精心培育,佛手已由原始的高大树形改良成矮化盆景,而且实现了无土栽培,栽培面积达5000 余亩。
金华佛手树矮而常绿,果实玲珑奇巧,色、香、形俱佳,根、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可浸酒、泡茶、蜜调、煎服,对消化不良、哮喘病、气管炎、风湿性疾病等疗效显著,中老年人久服有保健益寿作用,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佛手主产地在金华北山南麓的罗店、赤松等乡镇,因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使其果实橙黄富有光泽,香气浓郁持久,耐储藏,品质好,被誉为中华一绝,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金华市婺城区苗木盆景栽培历史悠久,技术代代相传。安地桂花苗木、新狮树桩盆景已初具规模。据统计,金华市婺城区现有苗木种植面积8000 余亩,存量2000 万株以上,品种达500多个,其中盆景(主要是树桩盆景)200万盆左右,年产值6000 万元。1999 年,婺城区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苗木(盆景)之乡”称号。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长苏本一曾经说,金华是全国杂木类盆景的主要生产基地。
科技兴花 增强实力
近年来,金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兴花”战略的实施,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升花卉苗木产业科技水平,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促进了产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
金华市县相继建立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种子种苗工程区,鼓励科技工作者创办农业企业和民办科研机构,为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增强了科技带动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创办花木专业市场,改善花木基地的基础设施,加大花木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通过金华花农和科研人员反复实践与创新,大树移栽成活率达80%至90%,大树移栽和树桩嫁接技术走在全国前列。总结出密播芽移栽二段育苗法,改变了有史以来传统的直播育苗方法,既省工节本,又提高了成活率,缩短了苗圃培育期,大大提高了科技含量。大花蕙兰、铁皮石斛等组培获得成功,山茶、杜鹃、佛手实施无土栽培、矮化栽培,大大提升了花卉苗木的档次和产业化水平,满足了市场需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了金华茶花、金华佛手等行业标准。加强苗木管理,推广实用技术,着力把金华花卉苗木业的发展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
金华市绿源珍稀树种研究所和万盛园艺场,在注重科学培育花木的同时,都十分重视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开发,在花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走在了前列。他们的当家品种如乐昌含笑、云山白兰、香港秀丽四照花、金叶含笑及高山杜鹃等,由于栽种疏密得当,品质优良,树冠好,每年都供不应求。
政府扶花 促进发展
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金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全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培育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来抓,积极引导农民全面奔小康。
一、搞好市场开发、建设和培育。政府投资建成了360亩、收集了204个品种、被列为世界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