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县安富镇下岗工人蒙庆贵养兰花致富的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他说,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生活没有信心;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再奋斗的勇气。他现有近百万的兰花棚以及售价18万一株的兰花,是他奋斗的结果。
“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自己富了,蒙庆贵还带动周围的亲戚、朋友、邻居养兰花,他要做兰花一样的真君子。
兰花价值百万
他楼顶大棚内共有67盆近20种兰花
安富镇洗布潭村
一栋普通的农家小楼楼顶有蒙庆贵全部的宝贝。
楼顶是一个精心装修的现代化兰花养育棚,不足20平米。温度计、湿度计、分流灌水装置等一应俱全,棚内,乌蒙牡丹、渝西奇素、程氏春箭、隆昌素、五朵金花、锦绣中华、西蜀道光、剑阳蝶、银杆素等长势很好。蒙庆贵介绍,这个大棚内共有67盆近20种兰花,价值近百万元。
“这是我的镇棚之宝,有人已经出价18万……”蒙庆贵指着一株并不起眼的兰花介绍,这是一株“天彭牡丹”,是他去年初从四川省彭州市以7万元的价格买回的,精心培育后,不久前2苗带芽,他以28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四川省隆昌县一位兰花爱好者。
这里也倾注了蒙庆贵的所有心血。每天早上,他一起床就会到大棚仔细查看每一盆兰花,是否打霜?是否长虫?成色是否正常?有没有交肩?……兰花是非常娇贵的植物,而在蒙庆贵眼里,它们更像一个个正在成长的孩子,需要精心呵护和疼爱。
在所有兰花中,蒙庆贵对“隆昌素”最是喜爱。蒙介绍,该花原名“软叶春剑素”,1961年朱德视察隆昌县时对此花赞赏有加,故得芳名“隆昌素”。而这株兰花,其实是1960年底,隆昌县文化馆馆长到安富镇安南公社的张荣汉家端来的。如今,荣昌县仁义镇、昌元镇、吴家镇等数十乡镇凡是种兰花的,“隆昌素”必不可少。“‘隆昌素’并不名贵,但却记载着家乡的历史和对伟人的尊敬。”每每有顾客来买花,他也会耐心讲解这段典故。
“他(蒙庆贵)一有时间就上来陪这些花。”妻子邓一莲说,蒙庆贵每天至少有十个小时呆在棚子里,时不时还和这些花絮絮叨叨,说是怕它们寂寞。
不过,邓一莲却并不埋怨,自从丈夫开始种植兰花后,性情变了不少,比以前平和了许多。过去那个遇到一点事就青筋暴露的蒙庆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文雅、稳重的丈夫。为了和那些养兰花的人有共同语言,他竟爱上了看书和书法,偶尔口里冒出几句话,邓一莲压根就听不懂,盘问一番才知道那些文字是文人骚客们诵咏兰花的。
养兰花是蒙庆贵修身养性的法宝。“置身于一盆盆兰花之中,让人不由得心平气和。”蒙庆贵认为,自己从兰花身上“学到”了淡定、平和,精心培育它们,不过是一种回报。
下岗后的艰辛
多种门路均失败
其实,养兰花前,蒙庆贵是永荣矿务局曾家山煤矿三矿井的一名掘煤工。幼年因家里兄弟姊妹多,初中没毕业,他便瞒着家人报名到矿井上了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有了饭碗,他仍居安思危。在井上的日子里,一有空他就跟人学习开条石、打石碑、做铝合金等手艺活。
1990年,煤矿业不景气,24岁的蒙庆贵下岗了,生活由此陷入困境。妻子没有工作,上有老人需赡养,下有小孩待教育,一咬牙,蒙庆贵与妻子南下打工。因有石匠的手艺在身,小两口在建筑工地上很容易找到活干,起早贪黑地累了两年,两人手中有了2万元的积蓄,这在当时不算一笔小数字。
然而蒙庆贵觉得,打工不是一条长远之计,他希望有自己的事业。揣着不多的积蓄,蒙庆贵回到老家荣昌县安富镇,在华江厂外摆起了小吃摊,做起水饺、凉粉、凉面的小买卖。此后的几年中,他干的行业换了不少,市面上流行什么他干什么,火锅店、片片鱼,但始终没有任何进展,还亏了本钱。
那段曲折的经历曾留给蒙庆贵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