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远游,600株松柏盆景令杨海源——沪上颇具知名度的盆景收藏玩家牵肠挂肚。“可能要下雨,把盆底垫高点,注意透水啊。”他再三关照养花人。“这是我花了12年心血,从天南地北千辛万苦找来的,所以一定要当心。”50亩的场地,错落有致摆放着一盆盆大阪、五针、罗汉松等,价值千万元。
据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邵海忠日前透露,像杨海源那样热衷藏养盆景的知名人士有二三十位。“他们把盆景当古玩收藏,有的还当作向‘绿色银行’投资,雇高手莳养。”
苗圃派人参观
前几天,记者先后走访了一批民间盆景收藏玩家。从5盆五针松起家,到建立“集大千世界于一勺”的盆景苑,杨海源经营的盆景,已经连续三届参加了上海国际
花卉节的展出,并由他领衔,广邀全国民间盆景玩家来上海摆擂台。他两下广东,三下福建,四下江苏,“求爷爷告奶奶”,感动了对方,答应拿出祖传盆景参展。如今,他所养的盆景,只租不卖。
与杨海源一样,在松江、宝山等区,郭新华、李茂盛等一批收藏人士所拥有的盆景,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令人刮目相看。连附近的苗圃和花圃也相形见绌,常派人来“开开眼界”。
聘用大师莳养
随着私人盆景藏养热的兴起,许多盆景师喜忧参半。植物不会开口说话,要懂得它们的喜怒哀乐,完全靠主人“察言观色”。收藏人陆仲光说:“有人不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一味挑选造型好的。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盆景植物更是如此。不少盆景因为无法适应上海四季分明的气候而夭折。”他指着自己两株叶子已焦黄的大阪松痛心不已:“它们价值20多万元,依靠劲松嫁接的,就是因为不服水土而变成这样。”
为服侍这批“绿色精灵”,有的盆景收藏人挂靠企业,并高薪聘请国家级盆景大师做“树保姆”。上海寥寥数名退休的国家级盆景艺术大师,除少数因健康原因外,都在私宅花圃发挥“余热”,分别被人以每月4000元至6000元雇佣。
藏养孰喜孰忧
民间盆景家的崛起,促进和发展了上海植物微观产业。收藏人士都有共识:苏浙是海派盆景发源地,资源丰富,有发扬光大的条件。近百年来,上海出现过黄德邻、殷支敏等盆景收藏大师。今天的上海植物园,也是上世纪50年代由公私合营建起来的。若没有民间收藏家的一批“宝贝”垫底,不可能有植物园的今天,因此应扩大民间收藏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收养品位。
然而,一些园林界人士对此也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一味鼓励民间藏养盆景,可能导致与公园争夺资源。长此以往,国家管辖的苗圃、植物园,将出现收藏困难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