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海艺报道 2月27日,在国务院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重大外来侵入性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研究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杨忠歧研究员主持,将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综合应用为本研究一大特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杨忠歧和研究小组成员系统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他们还找到了优良的繁蜂替代寄主,解决了替代寄主常年保存技术、蜂种复壮技术,攻克了人工规模化繁蜂技术难关,发明了小蜂释放防治技术。另外,还首次成功研究出了美国白蛾人工饲料,成功地解决了病毒大量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美国白蛾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幼虫,然后接种扩繁病毒,既能常年生产病毒,又保证了病毒质量。在害虫幼虫期喷洒这种病毒,在蛹期放蜂防治,双管齐下,达到了显著的防治和持续控制效果。 该项研究成果对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也不会杀伤其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该研究项目先后在北京、天津、大连、烟台、青岛、秦皇岛和长春市建立了7个年繁殖6至10亿只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蜂中心,在中国林科院建立了一个年产1.5吨病毒的生产车间,成果应用推广面积达118.6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