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处处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绿色城市画卷,也突显了强大的“城市绿肺”功能。为了确保“绿肺”和谐舒张,开发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实现了“养,市场化;管,制度化;育,科技化”。
市场化养护
徜徉在开发区,你会发现,道路两旁不时会出现一块块养护公示牌,上面的养护责任单位、养护区域一目了然。这成了开发区绿化养护市场化的一个标志。
近几年,开发区的绿地面积以平均每年200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尤其是在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公共绿地、苗圃、小区绿化上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规划。如何加强对绿化的管理,巩固绿化成果,开发区从2004年起率先引进市场化养护机制,将绿化养护授权给企业。在签订的《绿化养护合同书》中,双方对养护范围,养护等级,双方权利、义务等方面作了约定,让开发区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绿地都能得到专门的养护。在招投标过程中,开发区则将全区养护面积按区域分成铁南、日本工业园等六大片区,分片区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养护权,确保有资质、优秀的企业承担养护工作。目前,开发区已确定了24家专业绿化养护单位。
新机制一举打破了多年来开发区绿化养护人员靠维护费供养的陈旧格局,增强了职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各绿化养护管理单位建立了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用人机制。同时,绿化养护管理的市场化运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开发区养护面积40%以上达到了特级或一级养护标准,仅去年就完成养护权招投标的绿地面积近600万平方米,占区管公共绿地面积的一半左右。
制度化管理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绿地虽纳入“市场化养护”范畴,但关键还得从管理上下功夫。为此,开发区规划部门和绿化管理部门制定了绿地养护管理质量标准、验收考核办法、考核管理细则,加强对日常养护工作的监督、协调、指导和考核。2004年,开发区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引进了绿化监理制度,全程跟踪监理绿化养护工作。同时制定了针对管理单位人员和监理人员的“双优”考核细则。
绿地考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天巡查制,一种是每月两次的考核打分制。若一次发现问题,对养护单位要进行书面警告,如没有整改,将对其进行经济处罚直至中止合同。处罚所得用来奖励好的养护单位及监理人员,以调动养护及监理单位的积极性。为了保证实现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开发区绿化管理所还于去年启动ISO9001:2001版的认证工作,并于去年11月取得证书,使绿化管理接轨国际标准。
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开发区的绿化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由以实现绿量为主向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景观效果转变;由突击性管理向科学化长效管理转变。
科技化养绿
防止病虫害对绿化养护是很重要的,开发区坚持科技养绿,从科研单位聘请病虫害防治专家;探索新的养护技术规范,开展土壤分析报告及改良措施等相关课题研究,提高养护水平。
通过前几年的试验对比,去年,开发区绿化管理部门还掌握了混播草技术及管理养护要求;并开展了三叶草在城市园林运用中的侵染性的课题研究,发现,三叶草作为一种侵染性较强的地被植物,破坏性较强,不宜大面积栽植,并对此进行改良,引进种养新技术。高科技产品的投入和使用,使开发区的绿化管理如虎添翼,造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