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来到“中国杜鹃花之乡”———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采访,听说今年许多花农都在家过了个完整的年,这实在是件少有的事。因为以往这些常年在外卖杜鹃的花农往往腊月廿八九甚至三十才能卖完花往家赶。而今年,很多人腊月廿五六货就卖光了,早早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年宵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传统花乡永福是怎样让自己的杜鹃花保持优势的呢?当地人告诉记者,就像闽南一首歌的歌名《爱拼才会赢》那样,他们没有抱着传统优势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创新提高。
气候好起步早品牌优势显
永福镇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盆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十分适合杜鹃的生长。1993年,比利时杜鹃在木荣杜鹃花园艺场试种成功后,逐渐发展壮大。1999年,当地政府注册了“永福杜鹃”商标。到了2000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产品品质,当地建立了十里花街(永福镇到西山村),街两边四五百户花农共种了2000多亩地,占全镇杜鹃生产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截至去年年底,全镇
花卉生产总面积为8500亩,其中5500亩是杜鹃,杜鹃花生产户1400多户,年产量1000万至1200万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东北、华南等地占50%,年宵杜鹃量占全国总量的80%。每年元旦前后还有近20万株出口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种植杜鹃的花农自然分化形成了两种类型,一类是候鸟型,有300多户,他们上半年在家搞生产,下半年到外面搞推销,产品占生产总量的20%。第二类是周年生产型,有700多户,其产品由他人销售。此外还有许多农户专门从事销售,通过他们销往外地的产品占当地总产量的30%。永福杜鹃主要面向北京、广州、上海、郑州和武汉等地,如今在常州、长沙和天津等地的市场也逐渐扩大,下一步还要进入全国地县一级的地区。
重品质钻技术效益提高快
如果说发展较早让永福人占了先机,那么发展十几年仍然走在前头则和他们重视产品品质密不可分。2000年之前,永福种植的杜鹃基本上都是以红色、白色、粉红色或者大叶、小叶等字眼来区分品种,后来,随着花农的认识和种植水平的提高,开始种植‘小叶铁红’、‘玫红’、‘皇冠’等新品种,并掌握了种植技术要点。
‘玫红’的种植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因为‘玫红’抗冻能力差,容易产生温差性烫伤,稍有不慎叶子就会变红,影响产品品质,因此这个品种发展不快。但这个品种在广州市场卖得很好,于是几家技术过硬、规模较大的公司在技术上、肥水、光照、基质等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2003年在广州上市10万多盆,每盆比常规品种价格高出40%。此外,永福花卉研究所培育的‘小叶铁红’在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得银奖后,一直畅销不衰。
在栽培基质上,永福人从刚开始使用大田土,发展到了现在的腐殖土、泥炭土、椰糠。为保证泥炭质量,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永福花卉研究所对泥炭土进行EC值检测,这在国内杜鹃种植者中并不多见。据了解,永福每年泥炭的用量达8万多立方米,不但用量大,而且泥炭的来源很广,如果钠离子的含量高对杜鹃的根部生长十分不利,所以检测工作对保证花卉品质很重要。现在花农和泥炭经销商都主动到这里来检测。
如今,“卖5棵普通杜鹃不如卖一棵高品质杜鹃”在当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观念。有的花农如果种植的杜鹃质量不够好,就不上市,直接卖给技术过硬的大户,由他们继续种植加工。小花农则生产一些价格低、规格小的杜鹃,作为花坛花用。大户则主要生产年宵花。目前的永福,规模在10亩以上、产品质量也比较好的花农约占花农总数的40%,规模相对更大,技术手段和设施条件更好的骨干户占10%。据有关部门统计,永福镇仅杜鹃一项每年收入就达9000多万元,杜鹃已成为当地第一大产业。
做造型讲策略上市精品多
从今年年宵花市场上看,眼下全国搞造型杜鹃的企业仅有五六家,永福就占了三家,而且产量占全国造型杜鹃总量的90%以上。据永福杜鹃花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永福有各类造型杜鹃20万株,但近年来上市量控制在每年1.6万至2万株,“不是精品不上市,定量生产定量销售”成为永福镇杜鹃花的发展策略。
2001年,金兴园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金才看到普通杜鹃市场发展太快,开始借用盆景理念,生产游龙形杜鹃。2003年开始上规模,现在生产总量达5万盆以上,每年上市1万盆,利润比普通盆花翻一番。
永福花卉研究所所长陈子望2003年开始做悬崖式杜鹃,今年上市1000多盆,明年预计上市5000盆。
2001年,霞渠兰园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傅银清了解到欧洲宝塔形杜鹃卖得很好,就开始尝试生产。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