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市园艺学会和上海市林业总站针对“关于沿海防护林体系树木品种的调查研究”项目,进行了一次海防林全面调研。通过调研,找出了上海海防林的主要问题,并综合江浙等沿海城市的经验,拟定初步解决方案上报给上海市政府。 据调研组负责人介绍,在半年时间里,他们走访了上海市南汇、崇明、奉贤、金山、浦东新区等滨海区域绿化林业部门及相关沿海绿化建设单位,并考察了连云港、盐城、宁波、台州、温州等江浙沿海城市的海防林建设。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制约上海海防林建设的问题主要有三。 土地问题渐成瓶颈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奉贤、金山、浦东新区等区县海岸线的一半以上被漕泾化工、金山石化等工厂、码头的建造占去,本应有的海防林无地可建。 目前,上海尚未开展林权证发放制度,无法落实土地权属,不能保证造林的标准宽度,给林业主管部门带来很大困难。而随着国家稳粮政策1号文件的出台,农民普遍要求提高造林地流转费用,使海防林建设租地困难增大,成本提高。土地问题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海防林建设的难度。 资金短缺致使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上海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对生态公益林建设进行差额补助,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建设,但与海防林建设的实际资金需求相比,仍有缺口,影响了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而造林涉及的土地流转费、平整费、造林地抚育管理费等,要求区县和镇两级政府分担,这些配套资金也不能保证及时到位。政府多在种植时给予一次性投入,之后的管护资金却无正规支付渠道,使海防林有种无养,后劲不足。 体系、科研均有欠缺目前上海市海防林的主体———基干林带尚未完全合拢。部分消浪促淤护堤带被养殖业占用,影响体系的构成。基干林宽度一般在30米左右,有的仅10米,距国家要求的200米标准很远。 另外,上海海防林建设在树种选择、土壤改良、布局配置等方面的科研投入较少。品种多为水杉、柳杉、池杉,非常单一,部分地区甚至为一个品种的纯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病虫危害日趋严重,容易出现毁灭性灾害,且缺少季相景观变化。 根据上述问题,调研组在上交市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对策“三章”。首先,应该把海防林建设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对林地权属进行界定,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建设。 其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融资途径。海防林系国家重要的生态与安全建设体系,立地条件差,投入大,因此必须加大财政的支撑。政府应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把海防林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内,建立长久的生态补偿制度。在吸纳社会资金方面,坚持“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广泛推行承包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规定每种一棵树达到“四有”,即有价、有姓、有标准、有责任人,从而保证建设沿海防护林的顺利开展。 第三,应尊重客观规律,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对沿海特殊立地条件的树种研究、适生树种的选育、盐碱土壤的改良研究,加大政府对科研项目的立项支持。在营造防护林时,对立地条件改造、良种繁育、种植林农复合经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技术指导和推广,力争使海防林的建设、管理、技术服务实行一体化,完善推广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