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荆州市川店镇,遍地绿荫,香气袭人。在这里,1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长着1600余万株大小
樟树。
香樟属常绿乔木,因全身具有芳香的樟脑味而得名,是一种普遍应用的道旁树和景观树,早在春
秋时期楚国就曾把香樟作为贡品,13日,记者在该镇采访时看到,农民的家前屋后,遍地生长着这种芳香的树种。
一棵树带动一个产业
种树值钱,种樟树更值钱,当地老百姓从种樟树找到了致富经。川店镇党委书记邓德友介绍说,该镇地处荆州古城西北部,北临荆门,西接当阳,属丘陵地带,其土质酸碱适中,生长的樟树香气浓郁,成活率高,材质好,加上土壤粘度大,特别适宜长途运输,从2000年左右,当地部分农民开始尝试小规模种植樟树,由于受市场青睐,良好的经济效益引得农民纷纷效仿。目前全镇苗木面积发展到3.5万亩,除传统香樟外,还有
含笑、广
玉兰等6大系列220个品种,苗木生产大户达4000户。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其中苗木收入占25%,1/4的农户靠种植樟树走上了致富路。
“去年开始,川店樟树种植面积与市场占有率居国内乡镇之首。”镇苗木协会会长刘友高自豪地对记者说,“而今川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樟树集散地之一,日均成交额50多万元。”
如今,这里的香樟不仅热销全省,还被上海、杭州等地选为城市绿化树种,甚至连新疆、甘肃等地也有川店的香樟。香樟已成为川店人名副其实的“
摇钱树”。
规模发展品牌经营
13日下午,川店镇苗木大户
李顺军拍着身上的泥土说:“太俏了,直径5厘米的樟树苗,有多少就能卖多少,直径10厘米的大樟树更被预订一空。”
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地农户通过合作、联营等手段,组织起自己的协会,和苗木公司,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川店农民还意识到,香樟要获得大的发展,还必须形成品牌。2002年,“川店香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川店终于有了“金字招牌”。为长久保住“金字招牌”,川店人还与国家玉兰研究所、省林科院、省农科院等14家科研院所建立广泛密切的产研合作关系。目前,川店的香樟已发展到60多个品种,且品质不断提高。
在川店,香樟的热销还拉动了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邓德友说,“为其包装用的草绳企业现在都有几家了,运输、餐饮等行业也伴随着发展起来。形成了一条樟树产业链,这些配套产业,带来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