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今天发出讣告,有着“中国
红树林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鹏教授因公车祸,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讣告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理事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生态学会顾问,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名誉主席,福建省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林鹏院士因公车祸,经全力组织抢救无效,于2007年5月12日20时45分不幸逝世,享年76岁。
讣告称,将于5月23日中午12时在厦门大生里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据介绍,林鹏院士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市。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林鹏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专著《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填补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科的空白,为中国红树林的研究和生态恢复工程起到奠基作用。2001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此前媒体报道,林鹏曾经5次在野外工作时发生意外,全身上下遍布伤疤,大腿里至今还镶着根钢条。他也曾在外出研究途中遭遇车祸昏死两个小时后转活。
据报道,林鹏原先也不是专门研究红树林的,后来看到国外学者将中国红树林列为空白,甚至说“中国红树林已经消失”,这是他的学术精神和爱国心所不能容忍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林鹏就开始在闽、浙、两广等地方进行探查研究。寒来暑往、风餐露宿,有时候为了观察海滩上一棵红树林的情况,不得不在齐膝深的海泥里泡上三四天,走出来的时候,腿都泡得肿胀、发白、酸软。更多的时候,为了一个群落的红树林得花上七八年乃至十一二年的时间。
所有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1980年,林鹏只身一人在美国第三届红树林学术会议上,以确凿的事实、精确的研究、完善的数据向世人打破了“中国没有红树林”的偏见,使得国际学术届改变了对中国大陆红树林及其研究的错误认识。从那以后,中国的红树林研究迅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他被誉为中国当代红树林湿地研究权威和学术带头人,而更多的人称他为“中国红树林之父”。
林鹏简历
林鹏LinPeng植物生态学、红树林湿地生态学专家。1931年12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县。
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厦门大学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理事会理事。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
专著《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填补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科的空白,为中国红树林的研究和生态恢复工程起到奠基作用。
专著《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与经济利用》,系统地总结红树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护与利用红树林起科学指导作用。
参与编撰《中国植被》专著,主编《福建植被》和《福建南靖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等十余部系列著作,为国家和地方自然保护、农林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多年的定位研究,首次提出红树林的三高特性(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新观点,为河口海岸湿地水产养殖、选择鱼虾亲本苗和饵料基地奠定基础,为红树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首次成功跨5个纬度引种红树林优良种类,建立以树种、潮位、潮流、盐度、土壤等为宜林地选择技术指标,创造性地提出以拐点温度作为红树种类抗寒性的指标,对红树林北移造林选种和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