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在成都北湖风景区环湖路两侧开辟了20个绿地。在这里率先开启了向义务植树人颁发《林木产权证》的试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开向社会开展颁证植树,树木认购、认养、捐建活动以来,共接纳了社会各界人士3000余人,认购、认养、捐建树木2000余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得到广泛认同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在此契机下,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表示,希望能够将“林木产权化”与“居住小区”更好的结合。小区,毕竟与人们的生活悉悉相关;如果能够让人们能够更多地接触,更多地投身到对环境的关注中来。这不妨是一种较好的创新与尝试。为此,我们来听一听各界人士们的声音。
“成都具备推广条件相关措施正在拟订之中”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通过在北湖公园进行示范性推广“林木产权化”以来,得到社会各界良好反应,这说明成都市民有接受这种新兴事物的潜力。“林木产权化”的模式,其实是将林木的产权人格化,落实在具体人头上。这只是一种绿地管护方式的改变,体现的是林木在小区中物化价值的增加。对于树木的认购、认养及认捐,更多的是大众从“公心”出发,为社会生态环境改善作贡献的精神升华后的一种体现。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树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本身价值和区位价值上,而区位价值就是树木产权化能够推广的有利支持。但是,什么叫做树木区位价值呢?举个例说,一株银
杏本身价值2万元,如果把它栽种在自家花园,那么它的值不会有很大大幅度提升。但是这株
银杏若是种在天府广场上,其价值显然不仅仅只有2万元,它将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增值。这就如同房屋一样。位置、口岸好的房屋增值的空间肯定比位置差的要大。树木的区位价值,为其产权化提供了市场参考,更能提高公民参与主动性,就目前而言,该模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一些有远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在小区内进行树木产权化的推广,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具有超前意识的。一旦取得成功了,我们的生态房产将进入一种全新的模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虽然我们还没有将其上升到全市推广的层面上来,但目前已正在积极地拟订相关措施,这样住宅小区进行树木认购就能找到法规来约束,就能避免纠纷。同时,也会对这种“林木产权”的流通市场进行培育。
“不管是认养、认购还是认捐,自愿都是必须的前提。”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林木产权化”,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形势。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爱说的都是那些“爱护环境、爱护花草”等口号,那只是泛泛地道德上来进行引导。而现在,让这种道德上来进行的“引导”落实到了人们的“行为”上。让每一棵树木都有一个保护者,人们就象带小孩一样,对其进行监护与管理。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说,这种形势是非常有利于对绿化及环境的保护。
“林木产权化”它在北湖这样的公共绿地区域试点取得了成功并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相关人士的高度认可,但要尝试把它放在居家小区内来,应该还需要不断的认证及思考。这里面涉及了多方面的关系。如果仅仅从人们的公益心理出发,那认养就很简单多了,只需要业主们负起对林木的责任就行了。但如果要真正落实到产权上,这其中的关系就很复杂了,要对于各个环节进行相关的明细才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在住宅小区内进行林木产权化,操作起来很有难度”
——芙华房产总经理邹梁正芙华房产的项目一直都秉承“建筑向生态让路”的理念,提倡把房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在一起的开发模式。所以当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这样的想法,我们是积极支持的。但在具体操作中,我认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住宅小区不同于北湖这样的公共绿地。在小区内进行推广将涉及到很多权属问题、经济问题。这些都需要具体的
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据了解,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式出台,作为开发商的我们就害怕“好心办坏事”,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例如,即将交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