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传出消息,根据规划将于8月底前城八区每个区都建立野花试点区,共形成13块原生态绿地,每块在1万平方米左右。在政府的引导下,人们逐步认识到野花在建设节约型园林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应用市场也渐热。在城市绿化中,如何合理应用野花,让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政府热衷市场未认可
谈到当前野花在城市中的应用情况,北京东升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连江说:“所谓野花应用热其实是政府主管部门热衷,但由于基础工作做得不够,并没有被市场认可。纵观城市绿化,大面积的地表绿化还是以冷季型草为主,大多的花带、花坛选择的还是矮
牵牛、
三色堇、串红等常规品种。”
徐连江指出,当前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野生品种的驯化、种源的供应以及示范应用等。有关部门应该让业内各方重视野花的应用,一方面,需要资助相关科研,并将成果在奥运工程以及其他政府重点工程中示范应用;另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响应,如上海市为了推动新优品种植物的应用,园林公司在工程中每应用一种新优植物,可获得相应的补偿。这样不仅直接促进了新优品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同时也带动了相应的研发。
计划性差生产凭感觉
北京花木公司总工程师于学斌认为,规划设计是行业的龙头,规划设计不先行,很难保证用户、设计师与生产者三方都满意。
徐连江说:“当前有关部门应做好市场调研,摸清市场需求,及早做好规划,指导企业少走弯路。我认为2008年奥运会,野花应用应该是个亮点,虽然我还没有接到相应订单,但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科研接力棒传不到企业有关野花的科研,这些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从资源调查到引种驯化都有,但成效却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接力棒没有传到企业手中,这些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多以发表论文的形式告终。另一方面是由于野花应用的产业链还不完整,没有形成产业化。从引种、播种、出苗、花期调整、制种到示范应用,这一系列工作不是哪个科研院所的某个科研项目或哪个企业能够独自完成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需要科研、生产和应用几方面的联动方能运转起来。产业要壮大,不仅需要科研部门与企业联手,也需要生产型企业与应用型企业的配合。
关键技术研发有待深入野花虽好,但要真正应用到城市园林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由于环境变化,有些植物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不能正常繁衍;有些植物生物周期短,采种困难;有些植物繁殖系数低;有些植物后期败相……不仅要研究它们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引种驯化,更要总结它们在繁殖、应用、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规范及其规模化生产技术。
各种野花营造的花境。
技术规程和标准缺位北京颐和园工程师赵晓燕参与了《城市地被植物应用课题》,并在颐和园中进行了示范应用,她告诉记者,野花虽皮实,但并不是不需要养护,而是应抓住几个关键期进行养护,这样就能收到低养护、好景致的效果。她说,目前这个课题虽已结题,但在科研方面还应更进一步,制定出相关的养护规程规范,指导人们高效率地完成养护工作。
徐连江在这方面的感受更是深刻,他说,他们曾经为怀柔北寨免费提供2万余株种苗进行示范展示,大队部内种植的部分与湖边种植的呈现出完成不同的效果,造成差别的原因就是养护。湖边的野花任其生长,不管不顾,结果只能是乱,而队部的只不过进行了一些简单养护,结果是美不胜收。此外,他呼吁相关行业标准要尽快制定。由于没有标准约束,企业又追求利润最大化,结果一年生苗、两年生苗、营养钵苗、盆栽苗、地栽苗混杂,给消费市场造成混乱,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野生
花卉的误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