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对于产品的认知,主要是集中在产品的使用功能上,只有当产品的散件被集成起来,产品才会具有使用功能。一般来说,产品的使用功能,主要包含了两项内容:一个是产品性能,另一个是产品质量。在工业企业看来,产品的使用功能越是完善和丰富,就越会受到顾客的青睐,而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生产法,又为产品的质量稳定和成本降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因此,过去企业总是习惯地认为,产品的质量越好、技术越先进、功能越齐全,就越能满足顾客需求。但是,它却导致了一个工业企业无法解开的管理悖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越是接近完美无瑕、越是使用寿命长久,顾客与产品之间发生再次消费的可能性,就越是接近于零。 当一个顾客购买了一台洗衣机之后,在顾客和企业之间,除了必需的售后维修服务之外,就几乎没有了任何的联系。今天的工业企业管理,已经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即:标准化、规模化、可复制性的生产方式,虽然解决了生产成本、生产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它也带来了工业时代产品制造的一个致命伤,就是产品无法彻底的个性化。在今天,顾客的个性化消费开始觉醒、群体性的统一需求开始下降。所以,企业如果继续坚持笼统而含糊的“满足顾客”,将无法走出“企业越是试图满足顾客、结果却越是无法满足顾客”的管理怪圈。于是,面对顾客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趋势,一种小规模、多品种、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开始提出并流行。 因此,一个产品是否能够摆脱企业束缚,成为具有独立生命力的活产品,取决于产品结构的开放性,而不是产品的性能或质量。在今天个性化的消费时代,不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死产品,自然无法获得持久的产品生命力。同时,一个基于生活方式的产品,才会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它也必然是一个开放性的活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