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防治传染性植物病害最关键的是要切记: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植物病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发生一个病害,只采取一些治疗该病害的措施,这样只能事倍功半。 具有传染性的生物个体我们称之为病原体。无论是何时何地,只要是植物生长的地方,病原体都是存在的,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尽力完善卫生设施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然而,把种植温室进行彻底消毒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必须加强对作物生长环境的综合管理,以限制植物病原体数量的“繁荣发展”。 栽培种植物与它们的野生种亲本相比,通常更易感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大量的同种植物经常被紧密地种植在同一个地方所致。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病原体极易出现并迅速大量繁殖。尤其是在人工环境中,一些观赏植物更容易染病,而一旦感染,存活下来很困难。 植株会被感染上疾病,是因为其长期不停地被环境中的一些因子或一群因子干扰。有时,这些干扰因子中会有一个活的病原体,就会导致植株染病。活的病原体通常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和寄生种子植物。如果这些致病的干扰因子足够多,植物就会出现明显的染病症状。 植株病害的系统管理在温室生产中建立一套有效的病害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温室病害进行控制。在生产实践中,我们都已认识到,如果同一温室中种植的作物种类过多,则很难控制温室环境,使它适合每种作物的生长需求,无论是光照、基质、肥料等各方面都如此。这就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压力,从而为病原体侵袭植株提供了条件。这时我们就要集中精力来对付这些病原体了。我们要对病因有一个精确的诊断,对引起该病的病原体有全面的了解,包括疾病的发病周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寄主和病原体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控制疾病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些措施的成本是多少等。基于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全面了解,我们才能成功地控制疾病。 控制植物病害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对发生在某个特定寄主植物上的某个病害的最佳控制方法,对于控制同一寄主植物的其他病害,或不同寄主植物的同一病害来说,并不一定是最适宜的方法。 植株为什么会患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