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昆明6月24日消息,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龚洵和其课题组完成的“云南部分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及濒危机制研究”项目通过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该研究积累了云南珍稀濒危植物的本底资料,从生殖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探讨了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机制,提出了有效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世纪以来,人口急速增长、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恶化,各种生物都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国际有关组织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全世界1/5(约60000种)的植物生存受到威胁,在中国的30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达4000至5000种,占总数的15%至20%。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拯救工作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云南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仅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而高等植物总数约17000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云南既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区,又处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过渡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多种植物区系成分在此汇聚,从而使本地区成为世界上植物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是世界上进行植物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云南的植物种类虽然繁多,但种群和个体数量少,很多种类分布地域狭窄,为地方特有种。在国务院1999年批准颁布的《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46种和8类保护植物中,云南有114种8类。
龚洵研究组对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掌握了其地理分布格局和现状,特别是一些类群的濒危状态,如发现富民枳已野生灭绝,多歧苏铁、长柄叉叶苏铁已近野生绝灭。龚洵等从1993年以来,在昆明植物园保存了一些珍贵种质基因并掌握了所保存种类在迁地保护区里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迁地保护区环境的适应性。他们在西畴小桥沟自然保护区和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对华盖木、云南拟单性木兰、香木莲、鹅掌楸、绿春苏铁、红花木莲等种类进行了种群重建试验,增加了其种群数量;对香木莲、红花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合果木等种类的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传粉、受精等生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生殖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其濒危机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贵州苏铁、巴兰萨苏铁复合群、滇牡丹、红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