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种子繁殖 此法生长慢,一般4~5年才能获得种球,通常只限于培育新品种及少数像台湾百合等种子丰富而易发芽的品种。
近年来,亦有采用组织培养法培养百合新株的,解决了因多年持续进行营养繁殖而引起的老化现象,使种球不断得到提纯复壮,同时防止了病害感染。
(四)栽培技术
百合类栽培方法因种类不同,差别较大,现就一般情况概述之。
由于百合鳞茎无皮膜,易干燥,因此采收后即行分栽。采收和分栽时间多数在8~9月,即花后40~60天为宜。秋天开花者可稍迟进行。因“底根”寿命有数年,用于园林配植者不需每年都掘起,一般可隔3~4年甚至更长时间分栽一次。掘起之鳞茎如不能及时栽植,应假植于略湿的沙中,并置于阴凉处。具“根茎”之百合类,栽植要较其他种类为深,以利“根茎”吸收养分,并及时除草,但不宜中耕,以免损伤“茎根”。
促成栽培时,首先要将鳞茎置于 7 C~10 C的低温条件下冷藏处理,冷藏时间随品种而异,一般 4~6星期,然后栽于温室内,温度保持 15 C~20 C,后经 3~4个月即能开花。如于显蕾后给予 20 C~25C温度,并每天延长光照5小时,可提早2周开花。卷丹之鳞茎,如春季冷藏,至6~7月栽植,可于10~11月开花。鳞茎冷藏时,亦应注意保持湿润,勿使其干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