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
花卉苗木生产。奉化栽培花木历史悠久,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据《奉化市志》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奉化就有“赏花、种花、护花、摆花、送花’’的习俗。古时的溪口、大桥一带种有“花如翔凤”的杜鹃、重瓣的碧桃等,元代有海棠、绿萼梅,明代盛植金桂,清代有重瓣的红石榴、梅花、盆载五针松等。到19世纪60年代,溪口三十六湾村园艺老人张银崇嫁接山茶花、碧桃、红梅等苗木获得成功,并上市销售,成为我市史料记载的第一家花木经营户,此后商业性花圃经营日渐扩大。1915年有了大桥长岭头村大利园艺场。1920年,三十六湾村民傅福如从上海黄园引入三个五针松接穗,接活一棵,逐渐繁殖成片。1926年有了萧王庙的奉化农林公司苗圃。1929年有了溪口上山村四明种苗场,三十六湾村的筑圃农场、锦春苗圃、永兴苗圃等。至20世纪50年代,奉化花卉业以三十六湾、上山、长岭等村为盛。至80年代中期,花卉生产犹如“枯木逢春”,更是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鼎盛时期。当时仅据萧王庙镇统计,33个村6700多户农户中,有4000多户从事花木生产。东岙乡有70%的农民栽种苗木。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三十六湾村,它以传统的五针松品种招引客户,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几乎家家都成“万元户”。当时,我市的五针松与长春君子兰、广州米兰齐名,曾红遍祖国大江南北。1979年全市花木产值为150万元,到1984年产值达到2395万元。全市总产值百万元以上多种经营项目中,花木跃居首位。1984年,我市第一花卉研究所用组织培养法繁殖绿菊、花叶芋等试管苗千余株,次年,市第二花卉研究所用冬芽嫁接五针松成功,此后我市花卉业开始转向庭院栽培、盆景造型方向发展。
然而,我市花卉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财政实行宏观调控,银行银根紧缩,加之花卉业一哄而上,花木生产渐呈产品滞销、价格下跌的趋势,花木市场曾一度陷入低谷。许多花农在旺销时期高价购进种了几年,不仅没赚钱反而落下一身债。全市花木面积从1986年的8600亩减少到1988年的6000亩,销售额从2395万元跌N300万元,花农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至1994年形势才开始好转,逐渐恢复到80年代的水平。当年全市花木销售额约350万元,苗圃面积5045亩,占全宁波市的56%,居各县市之首。
1995年溪口三十六湾园艺场被评为“全国先进花卉企业”。1998年该场造型优美的五针松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银奖。
2000年5月,奉化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中 国花木之乡”。从此,奉化花卉苗木产业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市委、市府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制定出台了扶持花木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花农大力发展市场适销对路的花木品种,为奉化花木的发展提供了组织、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和保障。最近几年,全市每年以上千亩的发展速度递增,花卉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市花木种植面积已达10.57万亩,年销售额3.19亿元,有3.5万余人从事花卉生产,并崛起了三十六湾、金峨、峰岭岙等23个花卉专业村,花农年人均收入1.2万元,花木生产已经成为全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溪口片、白杜片、花木走廊片三大区域的花木基地。全市现有销售100万元以上的花木公司或花木工程公司25家,其中国家城市园林绿化一级企业一家,二级企业三家。
奉化花木品种很多,单木本花卉就有500多种,传统品种中以五针松、红枫、樱花、桂花、茶花、香樟等为主导品种,其面积占全市花木面积的近一半。这些名贵花卉早己美名远播,饮誉海内外。近年发展的苗木以乐昌、含笑、杜英、龟甲冬青、红花继木、红白玉兰等为代表,同时引进了一批花木新品种,如红叶石楠、复叶槭、香港秀丽四照花、香花槐、金丝垂柳、红花木莲、红豆杉、舟山新木姜子等。奉化市己成为华东地区大中城市绿化苗木的重要供给基地。花木生产已形成了“一地一名,一村一品”的专业生产格局,各地发展了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花卉品种,如三十六湾的五针松、东岙的红枫、溪口的樱花、白杜的茶花、峰岭岙的桂花、罗村的海棠、西岙的孑L雀柏和黄云柏、江口的龟甲冬青、滕头的乐昌、含笑等,在花木界享有盛名。这些品种经过多年栽培适宜奉化的土壤和气候,已成为奉化花木的特色和代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