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当日下午,记者也与省会长安区农业办公室取得联系,对方表示他们当日下午便派人到北五女村查看情况,制定防治措施。记者了解到,因为现在没有明确防治责任的归属,而植保站也仅是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所以防治工作还仅限于“各扫门前雪”。“谁的地盘谁管,城市绿地里的园林管,道路两边的交通部门管,林地里的林业部门管,农田里的农业部门管,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导致一些死角处理不到,‘黄色军团’的源头治理仍很困难。”我省植保总站检疫科科长张连生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目前黄顶菊防治难点。
另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对防治黄顶菊没有明确的专门防治款项的支出,各地采取不同的措施筹措费用,有的政府投资,有的管理部门、产权部门出资。最适宜“黄色军团”蔓延生长的荒地、盐碱地死角因为农民不受益,治理起来尤其困难,像北五女村村东的30余亩荒地就属于较难治理的部分,紧邻村民农田、面积大、治理成本相对较高。
■部门:“霸王花”可以战胜 目前我省的治理情况怎样?一直关注黄顶菊防治的省植保站检疫科张连生科长接受了记者采访。在他的办公室内,记者不但看到了黄顶菊成年植株,还看到轻如微尘的黄顶菊种子,“这么小的种子,就是通过风、水、农产品、交通工具四种传播途径蔓延的,目前我国仅在我省和天津发现了它们的踪影,其他省份还未蔓延。”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4月,省农业厅就向各个主要部门印发了《河北省黄顶菊疫情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9月就是黄顶菊大面积开花结籽的季节,今年的防控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从目前全省的情况来看,‘黄色军团’蔓延的30余万亩面积并不大,虽然5万亩农田附近发现黄顶菊,但是农业生产的损失基本为零,农民朋友没有必要惊慌。现在正是治理的好时期,各个部门已经非常了解黄顶菊的习性,连根拔掉、密度大的地方喷洒百草枯和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就能彻底消灭疫点,彻底铲除黄顶菊并不是不可能。”
■深入:外来物种防治有待系统管理 据了解,目前进入我国的外来杂草总数达到108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74亿元。外来生物防治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像无法根治的虫害稻水象甲、销毁了80多万株苗木后根治的葡萄上的番茄环斑病毒、已经根治的比黄顶菊更厉害的多年生假高粱、在秦皇岛发现的叶豚草等,都是这些年来已被治理的外来物种。那么,为什么最初在一个地方发现的几株黄顶菊会蔓延这么大的面积?据有关人士讲,这与该植物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但人们对这种生物不了解,最初忽视它们的危害性也是令其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科长告诉记者,每年4-8月是黄顶菊的发芽时期,10厘米到2米的植株每年9月都会开花结籽,而且比其原产地植株高出了1米,最大的一个花絮就能产生1200粒种子,而且抗盐碱、生长速度快。据国外的一些报道称,它们还会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过不了几年,整片土地上都会长满黄顶菊。“铲除黄顶菊几乎是一年四季都要做的工作,除草剂也要反复喷洒,这给治理带来了很大难度。除了加大对各级管理部门的宣传力度外,建立一套完整的外来物种监控、防治管理体系也迫在眉睫。”
■名词解释 黄顶菊俗称“霸王花”。它原产于南美洲,具有适应性极强、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有“生态杀手”之称。黄顶菊一般株高25———170厘米,叶子交互对生,椭圆形,叶片边缘有稀疏而整齐的锯齿,花冠为鲜黄色,非常醒目。它是一年生杂草,一株黄顶菊大概能开1200多朵花,每朵花可产上百粒种子,一株能产十几万粒种,因此扩散蔓延的非常快。它一旦入侵农田,将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将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农业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性,使许多生物而灭亡。黄顶菊的出苗期很长,每年4月到8月都适宜出苗,并且容易随风、水等传播,给防治带来更大困难。
■相关链接
有关防治办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