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骨灰盒埋在树下,旁边放置一块天然的鹅卵石,上面雕刻着亲属们的绵绵哀思。没有坟冢,没有墓碑,看上去是那样的温情。
8月26日,记者从长沙市殡改办了解到,长沙正试行这种新型“绿色殡葬”法,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在节约用地的同时,试图将传统具有悲凉阴森气息的墓园打造成和谐美丽的人类“后花园”。
长沙悄然兴起“绿色殡葬”
探访墓园“绿色殡葬”区
8月26日,记者来到了长沙金陵城市绿化墓园,该墓园是我省最早进行“绿色殡葬”试点的园林化公墓,目前共有200余例死者采用这三类新葬式。
走进园区,就像进入了一个公园。假山、楼阁、小桥流水、翠柏,如果不是看到耸立的众多石碑,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墓园。一排排整齐划一地摆放在草坪中的石碑格外引人注意,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草坪葬,一个草坪葬的占地面积仅相当于传统石碑的1/2。在一棵参天大树下,一块太湖石上刻着几行老人生前的留言,旁边一块刻有大红“忆”字的小石头则寄托了亲属们无尽的思忆。
2005年,该墓园为满足一些人的要求,推出了“绿色殡葬”,近1年时间,采用这类新葬式的约有200来例,不到整个墓园坟墓的20%%。该墓园负责人郑玉光介绍,树葬就是将骨灰埋在树与树的空地之间,助树生长,只作标记,不留坟头,不占用土地,将传统的殡葬文化与环保意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魂系树木、福荫后人、入土为安、与树千古”的环保理念。“但实际上用骨灰盒安葬的比较多,在目前,能接受树葬这一新理念的就不错了,至于不用骨灰盒,可能还需要一段长时间人们才能接受。”
价格低廉有利环保
“长沙市城区死亡人员的火化率已达到了100%%,但在每年约1万的死亡人数中,不到1/3的骨灰进入公墓中。”长沙市殡改办给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
据长沙市殡改办副主任彭必特介绍,目前,长沙市基本上告别了入棺土葬的陈规旧习,农村火化率也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城乡死亡人员平均火化率达到48%%。但是,火化后骨灰乱埋乱葬的现象和二次入棺土葬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如果说改革土葬,推行火葬是第一次革命的话,那么‘不保留骨灰’的绿色殡葬即是二次革命。”彭必特说,推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保护自然环境,节省土地资源,以利于生者生存,同时也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
同时,记者了解到,相对于传统墓葬,“绿色殡葬”的价格是比较低的,有利于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还有利于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厚葬薄养等歪风邪气。
传统观念成推广难点
一处坟冢,一块墓碑,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自己祖先的象征,因而对它寄予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而“绿色殡葬”的推行无疑打破了人们的这种传统观念。
长沙民政学院殡仪系教研室主任钟启顺指出,墓葬用地是城市土地规划的一部分。对于人口不断增加、土地相对紧缺的大城市来说,严格限制墓地的占地面积,规定使用年限,提倡小型墓、生态型殡葬方式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树葬、草坪葬等新葬法目前还只是‘星星之火’,处在宣传倡导阶段,主要难点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很难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