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三年来,延平区悄然掀起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热潮:四鹤街道居民陈文斌在海拔1300米的茫荡山上种了18亩苗圃、200亩苗木,大横、塔前、茫荡等乡镇也有20多户农民开始种植。尤其是夏道镇农民李长明不惜斥巨资1.9亿元计划5年内建成7.3万亩的南方红豆杉种植基地,目前已在塔前镇虎山村建立了413亩的育苗基地,从今年至明年春将种植下3万亩的苗木。与此同时,他在大横镇葫芦丘村的紫杉醇生产基地也在施工,可望明年建成。
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是延平区继人工种植油樟、香料林树种之后的又一树种调整的大举措,在闽北林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波,也引起了省林业等部门的极大关注。
闽北是南方红豆杉的故乡 林业专家说,红豆杉并不像有些广告宣传的那样,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而是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引种栽植前一定要做好区域性试验。红豆杉在全世界有11种,除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外,其余10种都在北半球。中国有4个种和一个变种,分别是东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云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是野生长绿针叶树种,适宜在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海拔300米以上的地区生长,主产南方省份,福建省也是其中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闽北现有野生的南方红豆杉200多株,是南方红豆杉的故乡。
延平区地处福建省中部,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高山区几乎都有南方红豆杉的身影,非常适宜人工种植。据延平区林业局主任科员范继文介绍,从近年该区大面积种植红豆杉的情况看,育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
借市场之手“强力”推动 南方红豆杉的经济利益无疑是极其诱人的。纯度为99%的1公斤紫杉醇市场价在20万美元左右。就目前的原料来源和紫杉醇医药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已把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的“宝藏”摊开在人们面前。对于长期种惯了松、杉的闽北林农来说,红豆杉是“杂”种,要让林农观念转变去种它,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市场推动。早在民间试种之初,延平区委、区政府就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用地审批、技术指导等方面上给予推“波”助“澜”。
陈文斌2000年春开始尝试培育红豆杉苗,20公斤种子入土,没长一株苗。2001年,区有关部门帮助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现场指导,他重新热情满怀。又一个春暖花开之时,他又播种40公斤,这一年,苗圃里终于长出了40万株红豆杉苗。到目前为止,陈文斌已培育成功90万株苗木批发出售,获利不菲。
2004年,夏道镇靠在外搞保温业致富的农民李长明想回家乡投巨资发展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事业,区有关部门为他大开绿灯,使他在短期内就成立了福建省三三药用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3万亩的种植基地用地准备工作,完成征地并开工建设紫杉醇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已以公司加基地运作形式在多个乡镇“扎根”。
林农成为最大受益者 发展人工种植南方红豆杉,有望成为闽北农民的“摇钱树”。红豆杉从头到脚都是宝,种植3年就可成材,且其萌生新枝很快,还可枝采。1亩3年龄红豆杉可产枝条3000公斤,可以提取1公斤左右的紫杉醇,“三三”公司将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人工种植的红豆杉枝条,农民收入可达6000元,其效益远远高于其他农作物。另外,人工种植红豆杉需要大量用工,一亩地要500多个工日,每个工日以40元计,年需支付工资2万元,“三三”公司如果建成7.3万亩的红豆杉基地,每年就需要将近30万个的工日,付给农民的工资将是非常可观的。仅其在虎山村的413亩育苗基地,今年上半年就付给农民劳务工资50多万元。
不过,由于人工种植1亩红豆杉,要投入大几千元,目前还令许多农民望而却步。“三三”公司正采取每亩赊欠一半种亩费的订单形式牵手农户扩种,延平区的几个国有采育场也瞅准商机,与“三三”公司订立了发展种植基地的合作协议。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