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等部门获悉,内蒙古通过采取分水灌溉、围栏封育等多种措施,使黑河下游的额济纳绿洲部分天然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额济纳绿洲一直依靠黑河水浇灌,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驼羊成群的地方。1960年以来,由于黑河上游来水量明显减少,额济纳绿洲面积由6900平方公里锐减到3328平方公里,胡杨林面积75万亩减少到2000年的34万亩。
为遏制黑河下游生态日益恶化的趋势,国务院自2000年开始对黑河实行水量统一调度,累计向额济纳绿洲引水26.31亿多立方米,黑河分布在额济纳绿洲的19条支流、总长110多公里河道得到了灌溉,沿河两岸约30万亩濒临枯死的胡杨、柽柳得到了抢救性保护。
结合分水计划,额济纳旗大力实施绿洲生态保护与抢救工程,对胡杨、红柳、梭梭采取围栏封育措施,并在绿洲外围进行人工造林,尽量减少风沙侵扰。相应建设了大型分水枢纽等配套灌溉工程,最大限度发挥黑河水资源效益,加快改善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额济纳绿洲的胡杨林面积已由2000年的34万亩增加到44万多亩,额济纳河上游巴彦宝格德苏木的胡杨、沙枣和柽柳草场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40.6%提高到58.9%,植株高度平均增长4.63厘米。
近6年来,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上升0.1米左右,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已得到遏制,局部地区开始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