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承包北石门沟的10亩山地,栽下3200株薄皮核桃时,文祖镇三德范村农民李绍纲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太冒失了?这么多果树,赔了可就麻烦了。半年过后,李绍纲乐了,从技术指导到产品销售,根本不用他操心,镇上的林果协会全代劳了,他的工作就是伺候好这些“摇钱树”。果农能如此省心,得益于章丘市“3+1”林果开发模式。
受自然、历史条件影响,章丘南部山区林果开发长期面临“三道坎”:一是基础设施“坎”,路不通、水不足、电不够,农民不敢放心投入;二是种植技术“坎”,果树怎么种?病害怎么防?农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三是产品销售“坎”,果子卖给谁?卖个什么价?农民怕担不起风险。尽管群众心里都明白:“种树十年,胜过一辈子种田”,可这“三道坎”却让农民守着金山不敢赚钱。
怎样才能让群众敢于“跨坎”?去年初,章丘市改变单纯政府推动的林果开发办法,实施运作“3+1”林果开发模式:“3”是政府、林业科技服务队和林果协会,“1”即林果种植户。政府负责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林业科技服务队负责科技指导、病害防治,林果协会负责品牌经营、市场销售,而农户只需负责种好果树。多方联动把林果种植户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各司其职活好干。两年间,章丘投入4165万元用于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利配套138项,改造电网97处,新修公路116公里,实现了水、电、路上山。由章丘市农办组建的林业科技服务队,先后举办技术讲座120期,解决了270多个技术难题。而由各乡镇牵头的垛庄板栗协会、曹范薄皮核桃协会、官庄干果协会、文祖林果协会相继成立,先后注册了6个商标,取得了5项绿色食品认证,有12家客商与果农签订了包销合同。
“3”的举措激发了“1”的种植积极性。没人搭理的荒山坡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两年间,195座荒山被承包,林果面积增加2.2万亩,增长了1/3。而山区林果业由过去的苹果当家,转为薄皮核桃、板栗、扁桃、凯特杏等多品种支撑,顺利实现了由传统低效型向现代高效型的转变,种植效益更是成倍翻番。目前,章丘山区林果业产业规模达1.9亿元,种植户亩均收入29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