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沿海辽阔的滩涂上,分布着一片片的红树林。它们是防浪固岸、守护着沿海农田和人们家园的“绿色长城”。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对红树林的保护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近日,由自治区林业局专家和多家媒体记者组成的考察团,到北海、钦州、防城港、东兴等地的沿海红树林湿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以此来进一步认识红树林,更好地保护广西的红树林资源。
绿色的“海上森林” 自治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谭学锋介绍说,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和灌木,是世界上珍稀濒危的植物,是湿地资源的一种。广西的湿地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近岸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5大类,面积约70.8万公项。而红树林是广西的重点湿地,面积为8374公项,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8%,排全国第二位。
11月15日,考察团来到了北海市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型保护区之一。
乘上一艘快艇,沿着天然漕沟向红树林开去,前面的红树林在摇曳、招展、开合。其茂密的树冠,发达的根系,盘根连冠,交错成片,蔚为壮观。穿行在茂密的树林中,船下是碧绿的海水,旁边的红树林翠绿欲滴,树下蟹爬鱼跃,树上鹭翔鸥飞,画面美不胜收。
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调研员陈光华告诉记者,红树林是自然界中一个非常奇特的生物群落。海水涨潮时能将根部全部淹没,退潮时又能将根部全部裸露出来,在广西,只在合浦、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的海岸潮间带才能见到红树林的身影。
红树林在减少 红树林有着陆地森林不可取代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湿地保护和湿地恢复已经成为当前环境的主要议题,而红树林是主要的海洋湿地资源,她的重要性逐渐引起各方关注。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由于人为的破坏,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面积减少了60%。而广西红树林面积也减少了43%。资源减少的速度是惊人的。红树林的家园慢慢缩小,原因何在?
首先是群众缺乏保护红树林的意识。以前海边的村民们还不懂得他们习以为常的红树林竟然是一个“宝贝”,是他们的守护神,他们从来没有刻意保护过红树林,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在破坏她。当然,这当中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
红树林的保护和附近居民的生计,就是一个尖锐的矛盾。近年来,海岸线上修建了不少的码头或者堤坝,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大量的红树林却被破坏了;红树林里面丰富的水产资源,养活了生活在她周围的村民,可村民们日以继日地在红树林里挖螺、挖贝壳,把红树林的根挖断了,不少红树林也就这样“死于非命”;还有的村民为了种红薯时收成好一点,将大量红树林砍下来埋在地里做肥料,他们丝毫不知道他们砍下的红树林也许要上百年才能长得那么高,这种“暴殄天物”的做法让管理部门感到痛心。尤其是近年来,养虾业的兴起给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入,却也将红树林再次推到危险的境地,不少村民推倒大面积的红树林来做虾塘养虾,虾儿肥了,红树林却永远消失了。
“让我们头痛的是,目前对保护红树林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了目前在保护红树林方面存在的困难。首先是管理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由于对红树林重要性的认识滞后,管理起步晚,保护管理涉及到海洋、水产、环保等多个部门,目前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各部门保护管理目标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矛盾较为突出,很难实现统一的高效管理。
其次,由于红树林的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社会公众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对她的价值和重要性也缺乏认识;红树林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也导致红树林保护管理工作滞后,随意侵占、破坏红树林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很多破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