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从河南省洛阳市质量技监局获悉,经过国家标准委考核组的实地考核验收,近日洛阳牡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获得通过。这将为提高牡丹种植技术水平,做大做强洛阳牡丹产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牡丹是洛阳市的市花,也是我国的候选国花。自古以来,洛阳牡丹就以品种繁多、花色绝伦而名扬天下,著名诗人欧阳修曾赋诗“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还是洛阳的重要旅游品牌,从1982年起,洛阳每年在4月中下旬举办举世闻名的洛阳牡丹花会,集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洽谈和对外开放于一体,大大提高了洛阳市的知名度。
为进一步发挥好牡丹这一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2002年,洛阳市委、市政府把牡丹作为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实施了牡丹发展战略。洛阳质量技监局发挥职能优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03年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建议把牡丹种植标准化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获得批准。
为保证标准化项目的顺利实施,洛阳市质量技监局成立了由各方人员组成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总的目标任务和分年度的计划进度要求,对各单位应当承担的任务进行了逐一分解。组织有关专家起草制定了《洛阳牡丹种苗质量标准》和《洛阳牡丹盆花质量标准》,并通过了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审定,发布为河南省地方标准,结束了牡丹产品无标准的历史,使牡丹种植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此外,还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培训推广体系,编写了《洛阳牡丹催花管理技术规程》,制作了《洛阳牡丹催花技术》教学光盘,多次举办牡丹生产管理及催花技术培训班,加强了牡丹的栽种、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培训,提高了种植户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
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实施,洛阳牡丹的产业化规模已初步形成。目前,牡丹品种已发展到960多个,总栽培面积超过1300公顷,上规模的牡丹种植基地70余个,上百公顷的牡丹观赏园区已达7个,培育了天甲、正林、华以、先农、丰泉等30多家大型牡丹标准化龙头企业,形成了邙山千顷牡丹产业带和隋唐遗址牡丹产业园区,全市牡丹年产值已达到两亿元。
产业规模的扩大带动了旅游业的兴旺发展。2003年以来,每年在牡丹花会期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万人左右,旅游收入近10亿元。旅游业的兴旺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仅花会期间签订的投资项目总金额每年都在百亿元以上,带动了洛阳市国民经济的发展。